【新中国六十周年】“60年·60人·60问”系列专题之一
南方周末邀请了许小年、张维迎、陈志武、钟伟、王石和谢国忠等6位学者和企业家。希冀借助他们对中国经济的理解与洞察,给中国民众指出事关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
责任编辑:吴传震 助理编辑 温翠玲
编者按:
新中国成立60年,在和其他媒体一同总结过去之时,南方周末也将展望未来。为此,南方周末将邀请中国经济、政治、外交、商业、文化、科技、思想和环境领域的智识之士为共和国未来60年的发展做一次展望与规划。
在经济领域,南方周末邀请了许小年、张维迎、陈志武、钟伟、王石和谢国忠等6位学者和企业家。借助他们对中国经济的理解与洞察,在2009年这个特殊时点,给中国民众指出事关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是为“60年·60人·60问”系列专题第一期。
共和国将满一个花甲
许小年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
许小年
六十年之成就最伟大者,就是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人的发展不仅要有经济的繁荣,还要有法治的严明、政治的廉洁、文化的包容、社会的多元。
共和国将满一个花甲,六十年相当于个人生命的大半,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上,却只是转眼的瞬间。在这短暂的瞬间,中华民族经历了最激动人心和意义最为深 远的变化,在我们七千年的文明长河中,没有任何一个时期能够与这六十年相比拟。一个旧的篇章在这里结束,崭新的一幕在这里徐徐拉开。
在此之前的数千年中,中华民族奋斗以求生存。共和国的六十年标志着民族历史上的最伟大转折点,从此之后,我们不再为生存担忧,十三亿人伸开双臂拥抱 一个发展的全新时代。不仅民族和国家要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中华民族的最基本单元——中国人正孕育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冲动,共和国六十年的建设,特别是过去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为人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条件,开拓出前所未有的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源于黄河与长江的两大流域的中华文明,自古处于四面开放之地,中央帝国面对西戎、北狄、东夷、南蛮,无险可守。这些今天看来带有大汉族主义的词语, 生动地描述了当日形势之严峻,近代更有列强从海上入侵,几乎摧毁了一个悠久的农耕文明。如何在各民族不同文化的冲击下生存,始终是古代中国的首要课题。
为了生存,一个无所不包的官僚体系被建立起来,管理庞大帝国的所有事务。农业经济的仅有剩余,由税收系统输往首都,供养一支常备军和遍布各地的官 吏,对外抗击蛮族的侵扰,对内维持社会的稳定。官吏不仅负责财税、公共工程、商业和司法,而且要发扬和解释官方意识形态,在思想上维护帝国的大一统。自 秦、汉以来,这种格局就成为定式,两千年间,皇朝不断更迭,中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基本结构却始终未变。
在这一格局下,个人的发展让位于民族的生存。个人的发展既无物质基础,因为农业剩余已被国家消耗殆尽,也没有宽容的社会空间,任何对正统的偏离都被认为是困惑和混乱的源头,都被政府以危及帝国的稳定为名,严格地予以禁止。
民族生存与个人发展的冲突在近代达到了高峰。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一系列救亡图存的努力,无不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直到甲午战败,才有民族的先觉 者对比西洋的崛起,检讨中国的传统思想与文化。个人意识与人文精神在“五四运动”中曾有过一时的兴盛,但很快就被日本侵华的隆隆炮声所淹没,民族的生存又 一次压倒了个人的发展。
共和国建立之后,依靠中国人的勤奋与节俭,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老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