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一杆枪 探寻潜艇内的隐秘“战斗”

于是,吃下足量的饭菜,也成为了一项“战斗任务”,有时,这还成为了一项事关“奖惩”的活动:多吃一块肉“有奖”,少吃一个馒头“要罚”。

责任编辑:邓科 郭力

编者按:核潜艇再次成为国际关系的话题。印度刚刚宣布第一艘国产核潜艇“歼敌者”下水,而事实上,今年以来,美海军“无瑕”号海洋监测船在南海活动、拖曳式声纳探测中国海域以及频频出动的美、日P-3C反潜侦察机,无不与核潜艇相关。时值建军节,南方周末记者探访位于青岛的中国海军潜艇部队的营地,更深入新型潜艇内舱,完整揭开这支最隐秘的战斗力量的真实一面,也全面检视中国潜艇战略的发展脉络。

■潜艇上的钟,一圈24个刻度,以直观显示昼夜,否则“长期潜在水底,往往导致水兵的生物钟紊乱”。

■洋葱、大蒜等味道浓烈的食物一律被禁止,甚至放个屁都会成为麻烦事,因为封闭空间气味激荡,而排出废气就会被敌军监测到。

■艰苦环境令潜艇兵食不下咽,吃饭问题因而被上升到保持潜艇战斗力的高度。

■一艘现代化的潜艇,即便错误操作一只小小的深度计,就有可能威胁到全艇战友的生命,绝不允许任何“稍有不慎”。

两道岗哨,警告牌提醒着“外国人员禁止入内”。往前走,营区大道旁硕大的语录牌写着“时不待我砺精兵,敢打必胜当先锋”。再往深处走,一横排不同型号的潜艇,像黝黑的鲸群,静静停泊……

这里是位于青岛的中国首个潜艇部队的营地。

潜艇部队这支“隐秘”的力量,每时每刻都在保卫国家安全,却极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作为国家战略武器的核潜艇,直到今年4月海军大阅兵,才第一次向公众展示。而某艘潜艇副政委席家军则记得,2003年香港回归纪念日那天,两艘黑色潜艇浮现在昂船洲基地码头,刹那间,香港市民的欢迎队伍一片寂静,连欢迎的军乐都停止了,“真是穿透心灵的震撼”。

“潜艇是国家和平的盾牌,是杀手锏,是最具威慑作用的军事力量。”某潜艇部队副政委姜兆琪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7月青岛的清晨海雾弥漫,“水下利刃”在雾气掩护下,悄然出港,悄然回港。这到底是怎样一支传奇的部队?官兵们经历了怎样的战斗与生活?及待大雾散开,本报记者终于得以一窥究竟&mda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