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邱之惑:六亿“奖励门”始末

守着“华东第一铁矿”的安徽霍邱县为脱离贫困,当地政府不惜从7亿的年财政收入中拿出6亿奖励一民营企业,试图将地下的财富变现。然而越雷池的后果是梦断南山。

责任编辑:邓瑾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贺颖彦

守着“华东第一铁矿”的安徽霍邱县为脱离贫困,当地政府不惜从7亿的年财政收入中拿出6亿奖励一民营企业,试图将地下的财富变现。然而越雷池的后果是梦断南山。对梦想成为“皖西钢铁城”的霍邱而言,这不是第一次梦碎,也很可能不是最后一次

从投票赞成奖励自己6亿元,到投票取消对自己的奖励,身兼县人大常委委员的安徽大昌矿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吉立昌只经历了12天。

巨奖如何飞来,又怎样飞走,吉立昌似乎亦无从掌控。

而这笔巨款法律上的主人,当地160万居民,也只是旁观者。他们只能在电视上,看着自己“被代表”,徒叹奈何。偶有人在当地论坛一角,发发牢骚,“迟早会有人为此去散步的”,也会被很快删除。

7月17日,大别山北麓的国家贫困县安徽霍邱,以年财政收入7亿的家底,拿出6亿巨款,“利诱”民营企业大昌公司上马百万吨球墨铸造项目,一时成为舆论争议的焦点。

“总有一天,他们会理解我们的良苦用心。”当地一位官员这样理解从网民到市民言辞激烈的批评之声。“政府的决策,看得更长远。”

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市场经济,中国的发展进入新的时代。然而,17年来,政府跃入市场、代为决策的场景依然常见。

同样常见的,是这些决策者的委屈:为什么愿望良好的决定,却往往不被理解,甚至招致骂声一片?

双面“大昌”

最多的时候,大昌公司所在地高塘镇,有一半的公职人员在为大昌的矿企服务。

“终于不再因为洪水而出名了。”当地一位官员自嘲。

霍邱县地处安徽省西北部,是淮河中游的重点行蓄洪区。县内城西湖、城东湖、姜塘湖三大行蓄洪区占到了安徽省行蓄洪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每两三年一次的洪水,为了保护下游的淮南和蚌埠,霍邱屡成牺牲者,亦是国家重点支持的贫困县。

就在数年前,霍邱的年财政收入尚只有一亿多元。七八年间,霍邱的财政收入从不足2亿元,增加到七亿多元,矿业可谓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老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5)


回复

2014-01-08

查清楚,还我们青山绿水

2009-07-30

21世纪的县政府领导下的大跃进!呵呵!

回复

2013-12-24

希望基层干部、特别是村官也要公布个人财产

回复

2013-12-24

到处是贪官,霍邱县五矿区的地方村官贪的更狠,就是没人查,一查一个准,好的房产

回复

2013-05-30

强烈希望霍邱县领导下来高塘看看现在农民生活在什么样环境 什么风气大官小官能占就占 能贪就贪 干点实事吧 。地被低价强占了,房子摇摇欲坠了,环境被污染了,农民集资修的道路被矿上上百吨的车子压坏了 农民利益在何处?被现实逼得走投无路,长远在何方?

回复

2009-08-04

政客比老虎还凶!只要对自己有利就行!政府决策应由手掌转想人大决策。否则地方人大该解散了!

回复

2009-08-04

天高皇帝远!

回复

2009-08-03

当对利益的贪婪盖过理智后,就出现这样的闹剧。是太傻呢?还是太贪了?

回复

2009-08-02

没有哪一位县长想把自己县搞垮的,他们是真的对国家政策没有吃透,对地区发展情况把握不深!

回复

2009-08-01

当政府不再代表人民时

回复

2009-07-31

矿开出来了,老板挣钱了,地方税收增加了,不用说,政府公车消费,公款吃喝,公费旅游都会增加,可能再建几座高档的楼堂馆所,因为有钱了,有钱了谁来花?当然是政府来花。农民呢?地被占了,房子摇摇欲坠,环境被污染了,利益在何处?被现实逼得走投无路,长远在何方?

回复

2009-07-31

政府希望的只是税收的增加,说白了就是跟企业要钱,企业不行了我扶持你一下,然后你继续为我赚钱,这样企业就像长工一样的辛苦,但是企业能吃亏吗?老板们能吃亏吗? 吃亏的还不是无依无靠的小老百姓,血汗被压榨,被掠夺,被欺骗,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

回复

2009-07-30

“总有一天,他们会理解我们的良苦用心。”当地一位官员这样理解从网民到市民言辞激烈的批评之声。“政府的决策,看得更长远。” -- 通往地狱之路,往往是由善意铺设的。

回复

2009-07-30

21世纪的县政府领导下的大跃进!呵呵!

回复

2009-07-30

gao xiao caodanwanyier

回复

2009-07-30

谁代表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