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邱之惑:六亿“奖励门”始末
守着“华东第一铁矿”的安徽霍邱县为脱离贫困,当地政府不惜从7亿的年财政收入中拿出6亿奖励一民营企业,试图将地下的财富变现。然而越雷池的后果是梦断南山。
责任编辑:邓瑾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贺颖彦
守着“华东第一铁矿”的安徽霍邱县为脱离贫困,当地政府不惜从7亿的年财政收入中拿出6亿奖励一民营企业,试图将地下的财富变现。然而越雷池的后果是梦断南山。对梦想成为“皖西钢铁城”的霍邱而言,这不是第一次梦碎,也很可能不是最后一次
从投票赞成奖励自己6亿元,到投票取消对自己的奖励,身兼县人大常委委员的安徽大昌矿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吉立昌只经历了12天。
巨奖如何飞来,又怎样飞走,吉立昌似乎亦无从掌控。
而这笔巨款法律上的主人,当地160万居民,也只是旁观者。他们只能在电视上,看着自己“被代表”,徒叹奈何。偶有人在当地论坛一角,发发牢骚,“迟早会有人为此去散步的”,也会被很快删除。
7月17日,大别山北麓的国家贫困县安徽霍邱,以年财政收入7亿的家底,拿出6亿巨款,“利诱”民营企业大昌公司上马百万吨球墨铸造项目,一时成为舆论争议的焦点。
“总有一天,他们会理解我们的良苦用心。”当地一位官员这样理解从网民到市民言辞激烈的批评之声。“政府的决策,看得更长远。”
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市场经济,中国的发展进入新的时代。然而,17年来,政府跃入市场、代为决策的场景依然常见。
同样常见的,是这些决策者的委屈:为什么愿望良好的决定,却往往不被理解,甚至招致骂声一片?
双面“大昌”
最多的时候,大昌公司所在地高塘镇,有一半的公职人员在为大昌的矿企服务。
“终于不再因为洪水而出名了。”当地一位官员自嘲。
霍邱县地处安徽省西北部,是淮河中游的重点行蓄洪区。县内城西湖、城东湖、姜塘湖三大行蓄洪区占到了安徽省行蓄洪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每两三年一次的洪水,为了保护下游的淮南和蚌埠,霍邱屡成牺牲者,亦是国家重点支持的贫困县。
就在数年前,霍邱的年财政收入尚只有一亿多元。七八年间,霍邱的财政收入从不足2亿元,增加到七亿多元,矿业可谓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老黄
查清楚,还我们青山绿水
21世纪的县政府领导下的大跃进!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