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西安事变”的个性冲撞

我们重新检视史实发现,如此关系国家命运前途的西安事变,竟然只是两个男人情绪失控的产物,违背常理,也不禁令人哑然失笑!苦笑之余,也不免令人长叹,高层决策水平的原始性,人民能不饱受苦难?

责任编辑:刘小磊

■蒋介石日记解读

历史剧导演无中生有,制造了一个个戏剧冲突,让历史学家看了心烦;历史学作者,把人物变成了概念,演绎起一场场逻辑的运动,让普通读者难以卒读。而生活本身斑斓多彩,充满了戏剧性,种种偶然事件的爆发,更使人类社会生活走向戏剧的高潮。1936年12月12日爆发的“西安事变”,就是至今仍令人震撼的事件。张学良口述历史的整理者唐德刚先生说:“没西安事变,当今中国甚至整个今日世界的局势,可能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中国历史上偶发事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恐怕莫过于西安事变了。然而,我们重新检视史实发现,如此关系国家命运前途的西安事变,竟然只是两个男人情绪失控的产物,违背常理,也不禁令人哑然失笑!苦笑之余,也不免令人长叹,高层决策水平的原始性,人民能不饱受苦难?

一、性格火爆的统帅

蒋介石早年以豪侠自命,曾在上海滩上和会党头目王金发放荡不羁,遭人非议,后来改邪归正,又以圣贤自期。但他个性暴躁直率,城府不深,是很典型的军人豪侠性格。辛亥革命中出任团长。二次革命中在上海战败,部队退驻上海闸北,被非法侵入的英租界武装部队缴械,直到出任黄埔军校校长以前,一直没有掌握兵权,只是军中的参谋人员。他疾恶如仇,眼里容不得沙子,常常与人一言不合,就离开部队。为此,也没有少受孙中山的劝导。好比一匹红鬃烈马,很难有人能够驾驭。自从出任黄埔军校校长,掌握兵权之后,竟得以一飞冲天,二三年间就成了三军统帅。但他暴烈的性格与他作为统帅的身份,也实在有所不符。由于直率,曾多次因为口无遮拦造成泄密,令他自己都觉得烦恼不已。

蒋介石曾回忆,他小时候的老师经常对他严酷地责打,不是严师,而是暴虐,如果这位老师不是早早就死了,他也要被虐待死了。他的父亲对他好不到哪儿去,只是因为孝道,不好直接责备而已。他还曾回忆,在15岁的时候(应该是虚岁),有一次母亲责打他,要他认错求饶,他就是不肯求饶。他不肯求饶,母亲就打得更狠了。打到后来,母亲竟然哭了:打儿就是打为娘自己身上的肉,我的心实在是痛如刀割,你快点求饶,免得娘还要打你。慈母的心已经表白无遗,哪料到蒋介石仍然犟头犟脑,一点不肯求饶。这次大概打得真狠了,亲戚朋友纷纷闻声前来劝说,毕竟他还是个孩子么,就好好地问他:你怎样才可以向母亲认错求饶?他还是强硬地说:母亲愈是打我,我愈是不讨饶,打死我也不变。亲戚朋友看到这个孩子那么倔强,就诱导着问他:如果你母亲不打你了,你能讨饶吗?他这才回答说:母亲不打我了,才可以讨饶。于是,他的母亲停止了责打,蒋介石才向母亲认错求饶。从此,他的母亲认识到棍棒教育的无效,也就不再打他了。(蒋介石日记,1935年8月17日)他的暴躁的性格,也许就是幼年时期父母、老师教育不当造成的。

蒋介石回忆幼年的经历,也希望教育工作者好好研究儿童心理。他对母亲的感情很深,即使在统帅的高位,也总是反省自己对母亲不孝之过。每年回乡扫墓,父亲墓前只是行礼如仪,母亲墓地则一去再去,依依不舍,心情苦闷时,还会涕泪横流。蒋介石是一个感情很丰富的人,外表的威严,是作为统帅的地位要求,刻意锻炼出来的。

蒋介石出任国民党和国民政府领袖职位后,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屡屡告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3)


回复

2010-03-19

此文颇有新意,建议一读!

回复

2010-03-19

大事件也是人干出来的,此文从人物性格角度解读西安事变,颇有新意,值得一读!

回复

2009-08-04

我觉得写得不错。从某种程度上说,gcd幸好有jp在前方牵制。 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任何原始资本的积累都不是光亮的。

回复

2009-08-01

世事无常。大江东去浪淘尽。

wjbsyls
回复

wjbsyls

2009-08-01

为何我们不从另一个方面来思考,只沉寂于局限的历史书中,与那固定的教条答案,呵呵!换个角度,不更甚好,他并不是神,他是个有血有肉的男子,他是个有七情六欲的凡人,他并不是圣人,他只是一历史时期的一个产物。试想在那“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的推动下,在那个历史时期中,您会如何?一面山河沦陷,一面国人内乱,作何感受,也许有些时势造英雄之感了。呵呵!他是个英雄,他是个有血有肉的英雄!是个有七情六欲的英雄!

回复

2009-08-01

偶然?必然?谁说的清楚!

回复

2009-08-01

偶然?必然?谁说的清楚!

回复

2009-08-01

西安事变岂是蒋张二人个性冲撞所致,作者哗众取宠而已……

xueying
回复

xueying

2009-07-31

客观!!! 早就该重新评价张学良了,从张并不复杂的历史和在被解除软禁后接受采访所谈话,可以清楚的看出,张的精神层次的确不高。”西安事变“不过所谓纨绔子弟,心中交织着家仇,本能种带些爱国情怀,心无城府,脾气暴戾直爽为之而已!

回复

2009-07-31

额地神那……在南周留言难于百度贴把

回复

2009-07-31

张的确对他自己并不利,其人也没有那么伟大,但杨呢?别忘了张还有个朋友,他有理由为张卖命么? 当年万一蒋不测,肯定对K战是不利的。但说实话,就算后来那各怀小算盘的K战,没有大局也难以在八年内打败JP,JP后来也认为败于美而不是华…… 中方最坏的可能性是再来一个“和朝”,但只要JP在国际上站错了队,中方若有个deGaulle那样的流网实力,下好了棋也能弄个法国的结局…… 记得有人写架空,说荆轲刺秦成功,但秦却迅速复仇。历史不是由个人决定的,有没有那个叫做Napleon的人,历史照常发展。没有西安事变,轴心国也不可能胜利,要是Stalin和Hitler结盟影响会更大,但从各种利益来看,那又是不可能的(虽然同为毒才者,但Hitler不比蒋更喜欢共,又没有人去做德国的张……)

回复

2009-07-31

此文可能有问题.但是中共对于西安事变的宣传需要予以反省,

回复

2009-07-30

此文类似明清低级小说,不能上大雅之堂。 思维简单,逻辑混乱,文字粗糙…… 这种文章南方怎么也发了? 难道要学北京某电视台的领导? 这年代,不弱智还真当不上领导了,南方的领导呢? 让我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