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物“甲钴胺片”

“中国的传统做法不是造出较好的捕鼠笼来捕捉更多的老鼠,而是向官府谋取捕鼠的专利。”

■社会之声

 

本来正常的市场竞争是使物美价廉的商品胜出,而权钱结合的恶性竞争是使质次价昂物品独占鳌头。

 

    也许除了皮肤科医生外,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古怪的名字。这是一种“新药”,2003年才面世的,据说是治疗带状疱疹的特效药。
    6月初以来,我就为带状疱疹所苦。先是外观上一点状态没有,只是腹部的皮里肉外刀剜似的痛,当肚皮上显示出一道红印儿时就疼得夜不安寝、食不甘味了。请医生一看,马上判断说,这不是带状疱疹吗?于是,她给开了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和维生素B1和甲钴胺片。这是我初识“甲钴胺片”。
    除了常用药,对西药的知识近于零。因为药名上有个“钴”字,又学过“门捷列夫周期表”知道它是个放射性的元素,因此面对这个“新药”还真是心存敬畏哩。我仔细阅读了“说明书”。说明书中罗列了分子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药理毒理(毒理研究注明,经过对大小老鼠的试验,未见异常和致畸现象),药代动力学等等只是给医生看的文字。直到“适应症”以下才真正与患者有关。它是用来治疗“周围神经病变”的,医生说带状疱疹就是神经末梢有病毒寄生。我感觉到医生用此药是对症的。说明书又注明“老年人机能减退”“酌量少用”,“药物相互作用”“尚不明确”。平时我用药比较谨慎,所以在治疗过程中服用甲钴胺片比成人服用量少一些,而且断断续续。前两天,病好得差不多了,药也没了,又去医院复诊。大夫说基本上好了,再接着吃点维生素B1和甲钴胺片巩固巩固吧。因为看了说明对甲钴胺有点敏感,便问了一句,“甲钴胺片能长期服用吗?”医生笑了,“它就是维生素B12。”我惊奇了,她又进一步解释说,“B12化学名称就叫钴胺素,甲钴胺片稍有变化,作用与B12一样。”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老药新名。一瓶100片的维生素B12两三块钱,而一盒40片包装的甲钴胺片却要四十几元,一下子涨价近20倍,我有了上当受骗的感觉,不免发了一句牢骚:“幸亏维生素B1?熏没改成‘乙钴胺片’,要不这两块钱一瓶B1也要卖几十块钱了。”
    这次患病花了两千多元,幸亏有公费医疗,大部分还能报销。试想没有医保的广大农民和虽有医保但需要自己支付部分药费的下岗职工和退休老人如何应付!难怪农民有言“急救车一响,一头猪白养”,“一次住院,一年白干”。带状疱疹虽然痛苦,还算不得什么大病,如果农民到城里来治,那也是要耗费一年收入的。其中许多钱就花在“甲钴胺片”一类“新药”上。至于治疗大病的费用对底层民众简直就是天文数字了。
    一二十年来药价越来越高(记得李瑞环先生任天津市长时已经在公开的办公会批评药价高),所反映的是权钱结合情况下的“恶性竞争”。本来正常的市场竞争是使物美价廉的商品胜出,而权钱结合的恶性竞争是使质次价昂物品独占鳌头。有不明内里的人,总把一些物价和服务价格的虚高(如住房、教育、医疗)归罪于市场经济。实际上,哪里越“竞争”商品价格越高,品质越次,十有八九是有权力的参与甚至操控的。谓予不信,读者不妨循着这个路子深挖一下。
    在这种恶性竞争中生产者的竞争劲头没有用在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降低成本上,而是花在贿赂权力(包括掌握话语权力的媒体)上,或使其独自赚钱、或使其骗术通行无阻。正像费正清在谈到宋代“市场竞争”时所说:“中国的传统做法不是造出较好的捕鼠笼来捕捉更多的老鼠,而是向官府谋取捕鼠的专利。”看来恶性竞争颇有些古风,谁说“传统”完全消失了呢!
    此文快写完时,在网上看到药监局原局长郑筱萸死刑被执行的消息,这是实实在在的死,引起许多网友欢呼。我想,网友们自有其道理。但这更令我想到,没有有效限制的“权钱结合”,恶性竞争得不到遏制,危害了许多人生命和健康,甚至也包括了“多行不义必自毙”作俑者,当然最无助的是社会底层的人们。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