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1998年】南方周末25年纪事

1994年

1月4日至7日,由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召开的“全国报纸周末版座谈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中宣部指定本报参加会议并发言。本报负责人在会上介绍了《南方周末》创刊10年来,把坚持党性原则与生动活泼的宣传方法灵活结合,让报纸处于一种不断发展和动态之中,始终保持不断革新的活力;始终坚持周末报的高格调,力求雅俗共赏等经验与体会。同时,也谈到了发表《袭警案》这样的虚假报道的深刻教训。发言得到许多与会代表的好评。中宣部副部长龚心翰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3月11日,为了对读者负责,从本期起各专版都公开署上编辑人员的真实姓名。

5月6日,由本报主办的“全国十家周末报(版)报纸改革研讨会”在广州举行,提出了“强化新闻性,再上新台阶”的口号。中宣部新闻局局长徐心华出席研讨会,他“希望周末报(版)在今后的办报实践中要努力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在新闻改革方面能起到探索推动的作用。”5月7日晚上,300多名嘉宾荟萃广州东方宾馆,共庆南方周末创刊10周年。来自全国各地13家新闻单位向本报赠送了“耕耘十载,风行神州”的锦旗,祝贺本报对推动新闻改革做出的贡献。

7月18日,南方日报北京记者站、南方周末北京记者站经北京市和广东省有关部门批准,同时挂牌成立。

8月19日,头版头条刊出《南粤禁赌》,报道了广东省范围内全面扫除黄赌毒丑恶现象的大行动。

9月16日,本报在头版发表声明,针对最近一个时期在湖南、云南、辽宁、浙江等许多省、市的图书市场及书报摊上,大量销售未经本报同意或委托出版的所谓“《南方周末》精华本”,严重侵害了本报的声誉和经济利益。

9月23日,第二版《经济与人》“新闻内外”专栏刊出本报记者郭其龙、刘洲伟的报道《广州“的士”怎么啦?》,最早披露了广州出租车行业存在的问题。

11月25日,本报头版刊登《孝慈病危北京 孝严泪洒京城》,报道了蒋经国的孪生子、台湾东吴大学校长章孝慈在北京突然发病,从小相依为命远在美国波士顿的孪生哥哥章孝严历尽磨难到北京探视章孝慈的经过。

11月25日,第四版整版刊登本报主办的《当代中国学人书画展览》部分书画作品和广东文艺批评家协会副主席、著名画家林墉的文章《风采熏沐 阳光新绿》。

12月1日至5日,由本报主办、广州奇星药业有限公司协办的《当代中国学人书画展览》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隆重举行,此次征集并展出的130多件作品,多是当代中国一流作家 、学者、文艺家藉本报创刊10周年之际馈赠报社的书画佳作。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赵朴初为展览题名。展出的作品中,有端木蕻良、梁斌、陈从周、管桦、新凤霞、刘征、高莽、袁静、任光椿、刘斯奋、刘心武、忆明珠、鲁光、许淇、周翼南、王小鹰、丰一吟等人的画作;有臧克家、苏步青、邵华泽、吴南生、杨奎章、周而复、张中行、周振甫、孙犁、冯其庸、李国平、吴小如、李凖、凌子风、峻青、苏渊雷、邓云乡、余秋雨等人的书法。名家丹青,大家墨宝,气派非凡,满堂争辉。著名画家林墉的评价是:“其艺撼人,其情感人,其品浴人”。

1995年

1月6日起,本报在西安发行航空版,由陕西日报印刷厂负责印刷,西安市报刊发行局负责发行,范围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五省区。至此,《南方周末》在广州、北京、上海、成都、沈阳、武汉、海口和西安已有8个印点。

1月20日,第一版发表了本报记者采写的长篇通讯《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全国读者反映强烈。江西革命老区人民的贫困生活和那里的儿童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广大读者的爱心,深深震撼着本报同仁的心,全报社每人至少结对帮助一位革命老区失学儿童。本报还决定捐赠20万元,为江西省于都县捐建一所希望小学。文章见报一个星期,全国各地就有数百名读者打来长途电话或寄来信函,要求本报代为落实结对资助对象。

9月2日,本报捐资22万元建成的“南方周末希望小学”落成典礼在革命老区江西省于都县岭背乡隆重举行。“南方周末希望小学”占地约8000平方米,建有两层主教学楼一幢,有近500名适龄儿童入校就读。在开学仪式上,本报向“希望小学”捐献了500套文具,广州军区创作室的代表也向学校捐赠了“希望工程1+1”结对款项以及各类书籍和书画作品。

9月29日,“毋忘昨天”有奖征文揭晓。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本报与贝克—包利考夫律师事务所张晓武律师联合举办了“毋忘昨天”有奖征文活动。4个月时间,数千篇稿件寄到编辑部,其中有亲历战争灾难的老人的血泪控诉,也有长在红旗下的小学生的爱国誓言,其情其景令人动容,广大读者对此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经评委会评定,获一等奖的是《半个世纪的疑问》(萧乾)、《日本真的是无条件投降的吗》(黎秀石),二等奖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中日友好》(舒展)、《躲避冤魂的母亲与挂子弹项链的小孩》(白桦),三等奖是《世界不是同心圆》(蒋子龙)、《谁制造了灾难、谁就该付出代价》(郑也夫)。

10月18日上午,《南方日报》上海记者站、《南方周末》上海记者站在沪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挂牌成立。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代表广东省委发来贺信,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于飞、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肇光等出席了挂牌仪式。

10月27日,第五版《人与法》刊登了本报记者朱德付的报道《做好事招来的横祸》,记述了广东省雷州市政协委员刘秋海在广西北海市郊见义勇为热心救助一因车祸受伤的女青年后,反被伤者家属诬为肇事者并被殴打勒索,而北海市交警部门偏听偏信的经过。刘秋海的来信6月22日在《人民政协报》显著位置以《公理何在 正义何在》为题刊登,在全国各地政协委员中产生了强烈反响。这就是此后轰动全国旷日持久的“刘秋海案件”的开端。

11月3日,本报从对开8版扩为16版的试版报纸上市。

11月6日下午,本报邀请广州新闻界、学术界前辈到编辑部,就本报的扩版征求意见。他们是:原全国记协副主席、原南方日报社社长丁希凌,原香港《大公报》社长杨奇,中山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黄天骥教授,广东著名杂文家、诗人章明,《羊城晚报》原总编辑许实等。他们认为“广州冲出五岭的报纸并不多,南方周末以其特点做到了这一点,这对岭南报纸的发展很有借鉴意义。”

著名作家兼报人萧乾和原新华社副社长李普分别在11月5日和7日给编辑部写信,对南方周末的扩版给予正面的评价,认为扩版是在“大雅大俗”的基础上提高,特别是提高依然不背“大俗”,尤其难能可贵。

12月8日,第五版《人与法》刊登了本报记者朱德付写的《做好事招来的横祸》续编:《恶人先告状》,披露了“刘秋海事件”背后某些执法者和人物的恶行,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大众传媒的关注。

12月15日,头版刊登了前文化部长、著名作家王蒙对本报扩版的祝贺,他认为“这是人们的文化生活与精神空间的一次扩充,是人们的认识对象与关注层面的一次扩大,它不仅有实际意义,而且有象征意义”。

1996年

1月5日,本报第二次扩版,从对开8版扩为对开16版。新开辟的《信息时代》专版提供以电脑为中心的信息技术领域深入而广泛的资讯,同时亮相的新栏目还有《众生相》、《世界经济》、《时事纵横》、《社会观察》、《时尚》及《五羊角》漫画专版等。

2月2日,本报在北京凯莱大酒店举行“信息时代”研讨会,倾听信息技术界和其他专业人士对本报《信息时代》两期试刊的意见。电子工业部有关领导、驻京近30家电脑公司的代表和媒介专业人士共计60人参加了研讨会。本报负责人向与会人士介绍了《南方周末》过去12年的创业历史和办报理念,阐发了如何利用这样一份拥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大型周报向大众传播信息技术革命的设想,得到与会者的认同。

2月3日19时14分,云南丽江发生七级大地震。本报记者张小文、方迎忠在除夕赶赴灾区,他们采写的报道和拍摄的照片刊登在3月1日本报上:《废墟上的新年》(第一版)和《一个纳西族汉子的男儿泪》(第十二版《写真》),真实感人。

2月29日,由中国贸易促进会、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中国民航总局主办,本报协办的“第二届国际航空旅游业务知识大赛”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程思远出席。是次大赛的全部试题和标准答案,都在本报独家刊出。

5月17日,在广东省直属机关1995年度文明单位命名大会上,本报被授予“文明单位”光荣称号。

7月6日,福建省周宁县一热心农民致电本报,反映在当地发现被拐卖的女学生,本报于7月12日派出记者飞赴福州,与《福建日报》、《闽东日报》记者一起乘车到达闽东山区周宁县,在当地公安干警的协助下,艰难地救出1994年11月被拐卖的贵州省册亨县两个十三四岁的女中学生。7月15日,本报特派记者护送两名被解救的少女乘飞机抵达贵阳,与亲人团聚。事件的经过刊登于本报7月19日头版,题为《本报牵头解救被拐女》。

8月9日,本报与零点调查公司合作进行第二次大型读者调查活动,当日第11版整版刊登了《南方周末读者调查问卷》。

   9月3日,“南方周末希望小学”建校一周年,本报派出代表带着一批图书、学习用品和“教师节”慰问金,专程驱车赴江西省于都县,慰问并跟踪采访南方周末希望小学一年来辛勤工作和努力学习的老师同学们。

9月4日,由中国贸易促进会、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中国民航总局主办,由《南方周末》等单位协办的“第二届国际航空旅游业务知识大赛”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的20多名《南方周末》读者代表也应邀出席。

9月20日,本报第九版刊登《人民日报》记者傅昌波、张善菊撰写的有关刘秋海事件的文章《谁是真正的受害者?》。本报去年披露了“刘秋海事件”,并就此配发了两篇评论,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也招致了事件主角一伙人的忌恨,他们公然在法庭上喊打喊杀,围攻本报记者。“刘秋海事件”也引起了《人民日报》的重视,专门派出记者赴广西作了近20天的深入、扎实调查,并于9月16日在《读者来信》专版,以《谁是真正的受害者?》为题,发表了有关此事件的调查报告。

10月18日,本报公布了“1996年《南方周末》读者调查综合报告”。读者调查问卷自8月9日刊出以来,共收到3万多份回卷,还有大量的来信。主要调查结果刊于第11版《社会观察》整版。还奖励了三百位幸运读者,每人赠阅一份1997年的《南方周末》。

12月27日,本报第九版刊登了朱德付等撰写的长篇报道《寒梅苦争春》一文主人公胡雪梅的来信,感谢本报和所有帮助过她的好心人。《寒梅苦争春——一个弱女子的漫漫上访路》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多家报纸转载,一时成为街读巷议的话题。胡雪梅虽然胜诉了,但要真正拿到赔偿款尚需时日,生活仍然面临困境,为了缓解她的困难,本报以集体名义向她捐款2000元,并替她支付了1500元的医药费,编辑部同仁又从奖金中捐出5000元。

1997年

1月31日,“读者心中的《南方周末》”专栏开辟后,本报每天都收到大量读者来信,对办好本报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从本期起开展“《南方周末》之师”活动, 将根据读者的来信,经过评比,授予60名读者“《南方周末》之师”称号,发给证书,并赠送一年的《南方周末》报纸。

2月21日,本报用头版整版篇幅,刊登邓小平同志的生平简历和照片,总题为《伟人长逝  音容永存》,本报报头也首次采用黑色,纪念一代伟人邓小平逝世(1997年2月19日)。

2月28日,为悼念邓小平同志,本报刊发纪念专辑:头版《伟绩留青史  万众送小平》,第二版《我们的邓小平》,第七版《一个摄影记者眼中的邓小平》和第八版照片专版。

4月4日,第6版《写真》专版刊登了《我终于见到了您》的整版图文,记述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和法政大学讲师冈田祥子女士,去年10月在北京看了本报一版的报道《乡村女教师》,被文中主人公广东信宜人程秀身残志不残,在自己家中创办村里镇里历史上第一家义务学前班,十年如一日坚持不缀所感动。冈田女士专程从日本取道北京,然后飞来广东,再经过九个多小时的舟车劳顿和泥泞山道,来到茶山镇塘坑村程秀老师家中探望她。为了表达对程老师的敬意和支持,冈田女士捐了70万日元(约合5万多人民币)资助程老师建新校舍。

5月24日,本报与广东省残联、广东省妇联在中山大学为广东500名残疾儿童过“儿童节”。南方周末报社把一万元捐款和当日一千份报纸义卖所得的3046.3元人民币全部捐给了这些孩子。

6月6日,本报推出系列报道《你好!香港》(连续5期)。从5月份开始,本报就陆续派出记者赴港采访,以迎接香港的回归。全世界共有8400多名记者陆续“抢滩”香港,对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世纪新闻大战。

7月4日,本报用第1至第4版和第7版、第8版总共六个版的篇幅,详细报道7月1日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前前后后,总题目为《一个时代的终结与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改变香港的24小时》。

10月3日,本报从10月起刷新版面,《连载》暂停,推出《百姓茶坊》和《阅读》版。

11月14日,本报在济南市召开南方周末济南分印点发行研讨会,并就本报的采编和广告业务进行探讨。今年10月份起,本报济南分印点试印,这是南方周末的第九个分印点。

11月28日,本报向广大读者征求《我在1997》同题文章,请读者记录一年来发生的最幸福的事、最忧伤的事、最苦恼的事、最无聊的事、莫名其妙的事、痛苦的事或者有趣的事中的一件。

12月22日,在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本报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广东省文明单位”光荣称号。

1998年

1月,本报第三次扩版,从原来的对开16版扩至对开20版。

1月10日11时50分,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发生6.2级地震,昔日的家园顿然成残垣断壁。本报派出摄影记者立即赶赴现场,经过2000余公里行程,于次日凌晨4时许抵达受灾最严重的张北县大河乡灾区。1月16日于《写真》版刊发摄影报道:《严寒下的张北震区》。

2月13日,本报刊登消息:本报《人与法》的名牌专栏《西窗法雨》尚在刊载期间,即有许多读者要求它能结集成书。花城出版社已出版此书,并发行全国。

3月7日,“南方周末’98消费者维权群英会”在广州举行。本报邀请的10名消费者维权代表是:王海、丘建东、韩成刚、李新荣、曾笑天、董泽文、吕英、赵宇、李宪坤、丁亮。特邀代表是:中消协秘书长杨竖昆,中国社科院经济所杨帆,深圳市罗湖区消委会杨剑昌,经济日报陶国峰。

3月13日,头版刊出《“刘秋海案件”再追踪》;第九版《人与法》刊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欣新文章《评“刘秋海事件”》,并附有关新闻单位刊(编)发“刘秋海事件”材料目录。“刘秋海案件”再起波澜。

4月17日,第16版《阅读》推出“读大学”专版。5月4日是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纪念日,借此契机,本报编辑将大学作为本期的阅读对象,交流大学的功用,分析大学的现状,解剖大学史上的独特个案,希望人们关注大学,并由此获得打量大学的新眼光。

4月24日,本报推出全新四版《实验特刊》(第17至20版),四个专版分别为“消息”、“天下”、“浮世绘”、“成长”。试图用新的角度、新的方法看待周围的一切,同时,也是本报在未来调整或增设版面之前的一次实验。

5月18日,经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和中共广东省委批准,我国首家省级党委机关报报业集团——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正式成立,在全国同类报纸中先行一步。本报作为集团成员面临发展新机遇。

5月29日,出版第2期《实验特刊》,各专版名称为“解密新闻”、“人物”、“专家视角”、“文字游戏”。

6月5日,出版“南方周末法国世界杯特刊”(共4版),分为“世界杯完全实用手册”、“历史上的世界杯”、“世界杯户口簿”和“世界杯自助餐”。此后连续6期出版“世界杯专版”,最后一期为《98世界杯完全纪念手册》。

6月12日,出版第3期《实验特刊》,辟有“周末消息”、“解密新闻”、“成长”、“健康”四个版。

6月19日,第13-16版刊出全新包装《生活双周》,内容有大玩家、家庭生活、医药与保健、时尚。

7月,本报增设南京分印点;原沈阳印点转至长春,辐射吉林、辽宁、黑龙江。至此,本报已在全国设立了十个印点,通过卫星传版,全部实现同步彩色印刷。

7月16日,中央电视台在《社会经纬》栏目里推出“秋海打官司”专题报道,本报跟踪报道(并因此成为被告)的“刘秋海案件”再次成为焦点。

8月,长江流域发生百年一遇的大洪水,这是1954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全流域组合型洪水。本报派出多位记者奔赴抗洪第一线采访,8月14日第1至4版刊出特别报道《我们的勇气与抗争精神》,8月21日第1至4版刊出特别行动《同舟共济中流击水三千》。本报员工情系灾区,发扬友爱精神,为灾区人民捐款81450元。

9月25日,本报第18版刊登了“读者调查”结果。今年7月下旬,本报委托北京勺海市场调查有限公司在中国六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西安)进行了一项《南方周末》零购读者的调查,本专版刊出的数据便是主要的调查结果,包括读者群分析、读者对《南方周末》内容的期望百分比、各版面阅读指数及排名等。

11月6日,全新试刊《新生活》闪亮登场,分为前(头版)、后(成长)、左(专栏)、右(专栏)四个版。

11月20日,“主编信箱”开张,首篇题为《试刊致读者》。主编告诉读者:“若干旧版消失了,代之以若干新版,版式风格明显异于往常……”,主编还告诉读者:“主编信箱是南方周末和读者交流的小小窗口。本报致力于做读者的好朋友……”。

12月18日,本报推出6个版的特别报道:《1978—1998纪念思想解放二十年》。头版《向后看是为了向前看》,第二版《1976—1978乍暖还寒的日子》,第十七版《万里与小岗》,第十八版《一剂必不可少的补药》,第十九版《于光远:我亲历的那次历史转折》,第二十版《作为一段历史的见证人——本报专访于光远》。

12月,本报以及新闻部、办公室均被评为南方日报社1998年度“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网络编辑:merak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