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状元:从“王牌”到“弃子” 重点中学高考竞争惨烈手段起底

重点大学录取已近尾声,在各个重点中学的光荣橱窗中,新一轮的状元和名校录取生即将被张贴展示。而可以预见的是,在南开中学光环围绕的荣誉橱窗中,不会有田中,也不会有何川洋。

责任编辑:曹筠武 傅剑锋

重点大学录取已近尾声,在各个重点中学的光荣橱窗中,新一轮的状元和名校录取生即将被张贴展示。而可以预见的是,在南开中学光环围绕的荣誉橱窗中,不会有田中,也不会有何川洋。

何川洋属于南开中学文科实验班。这样的实验班还有另外一个别称:清北班——何川洋和田中们,都是冲击北大清华的种子选手。他们是重点中学竞争中的王牌,更是各自学校荣誉与利益的来源。

所有的手段,都是为了保证这些“品牌产品”顺利进入北大清华。而获取加分,只是手段中的一种。在异常激烈的北大清华名额竞争中,这早已不算秘密。

过去半个多月里,何川洋过得无比煎熬。这名生于1991年的重庆新科文科状元,成为重庆官方首次全面调查高考加分造假名单里最具标志性的人物,他的状元身份很快被人曝光于网络,随即,他分别担任巫山县招办主任和组织部副部长的父母也人尽皆知。

自6月24日分数放榜起,这名重庆高考文科状元的手机一直关机,这导致当地媒体对状元的例行报道与排版首次出现严重失衡。在新科理科状元的详细新闻报道及近照旁边,关于何川洋的只有班主任对他的评价及他的一张证件照。

真实的何川洋比证件照上的样子要生动得多,一米六五左右的个子,黑边框架眼镜、蓝色Jack&JohnsT恤配仔裤、白色运动鞋。差几个月满十八岁的他,说话还有些奶声奶气。

这段时间,何川洋的父母全天候守护着儿子。绝大多数时候,何川洋待在家里发呆、搞诗词鉴赏,不上网、不看任何关于他的新闻;不时地,他听到父母在电话里婉拒无数媒体的采访请求,对已经站到家门口的记者说没人在家。

除了重庆有关部门联合调查的结果,之前风传于这座山城的各种造假段子还尚待证实,但一个事实是,近三年,重庆考入北大清华的加分考生比例越来越大,2008年,北大在重庆招录22名文科考生中,就有17名是获得了加分,其中13名二级运动员,4名民族聚居区考生。

重庆高考状元民族造假事件时间表  图/CFP

民族年:土家族乡里的影子居民

在何川洋的同班同学郎冉冉(化名)眼里,与这半个月的隐藏踪迹相反,何川洋是个外向活泼的男生。作为文科班上不多的男生之一,他平时喜欢和女生在一起疯,来劲时,还大方地给大家跳舞;何特别喜欢古典诗词,写作文时总爱引经据典,像个“古典文艺小青年”;学习起来,何川洋则像变了一个人,课堂笔记、课后习题做得极其认真,以至许多同学都争相拿他的笔记复印;何的数学好得“不像文科生”,英语则相对弱些,香港大学认为他的英语口语表达处于边缘而弃录,“不是借口”。

郎冉冉说,升上高三后,大家都清楚,班级前十名是冲刺北大的种子选手,平时也得到老师更细致的关照,何川洋属于这个队列,但在高考前没人认为他会成为状元。“如果何川洋正常发挥,以十几二十名的名次考入北大,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郎冉冉在电话里叹气,作为没有加分的尖子生,她的父母也参与了6月9日的抗议,“其实我们只要求取消虚假加分,我们不怕竞争激烈,就怕竞争不公平”。

郎冉冉们的父母所抗议的民族虚假加分,对于他们而言,其实是个新名词。此前,诸多关于加分造假的段子主要集中在体育尖子生和奥赛。如2007年是体尖年,2008年是奥赛年,2009年在缩紧了体尖和奥赛的加分项目与范围时,则涌现出一个全新的命名——民族年。

这也让位于巫山县三小时山路与水路之外的红椿土家族乡与邓家土家族乡出了名。

将户籍迁至其中一个土家族乡的何川洋,其父母更改户籍及民族成分的手段已被重庆市联合调查组公布,为其开绿灯的巫山县民宗局原局长、县公安局户籍科科长等官员也已受到撤职的处理。

从另一名同样被查出民族加分造假、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老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49)


回复

2013-06-24

清华北大是你爹,出来都是卖猪肉。

回复

2013-06-17

我只是想说。 一、制度的悲剧。 二、言之凿凿认为何是报应者活痛恨者,多为无权者。 三、取消北京市优先录取,会省去很多内幕。

回复

2013-06-12

难道北京考生高考录取分数比其他省份低10%,对北京大学有优先录取优势,这个不是作弊吗?这个是光天化日下最不公平的狗屁事儿!各省录取分数都不一样,为什么?北京给的优惠最多,为什么?

回复

2009-09-01

以前的科考弊案是震动官场的大案,现在的好多都行政处分轻轻带过,所得和现实危险之比如此地轻纵,官员们能不下手!!这是比贪腐更加恶劣的犯罪!

回复

2009-07-31

2009.7.16的《南方周末》E32版“评中评”中NO.5的“何川洋‘请以我为鉴’的悲壮情怀”中写道“人生本来就充满了挫折,只不过,我17岁就碰上了。”“我已付出了代价,请以我为鉴……”。针对何川洋的这两句,评论者说道“足以让人感动”——而我,就莫名其妙了!试问一个人如果做了违法犯罪的事,最终被绳之以法,受到法律的制裁,能称之为“挫折”??我简直觉得好笑!对于何川洋,这根本不是挫折,而是报应!他自作自受而已。何川洋,你不作弊,不违法,不投机取巧,怎么会这样?而你作弊了,违法了,如不将你绳之以法,那么公平何在?

回复

2009-07-29

高考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为什么复杂?

回复

2009-07-26

冤与不冤 都在一个“利”上,为什么导致以上事件的发生根本是教育体制的不完善,为什么少数民族可以加分? 如果你是得过什么奖励 加分没的说 应为你在同样的学习时间内牺牲了时间去提高自己 但是少数民族加分是问什么 ————————不是歧视 都是中国人 以前不敢说 现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小孩受到的教育差不多“一样” 。。。。可惜何川洋的读名门大学的梦

回复

2009-07-26

冤与不冤 都在一个“利”上,为什么导致以上事件的发生根本是教育体制的不完善,为什么少数民族可以加分? 如果你是得过什么奖励 加分没的说 应为你在同样的学习时间内牺牲了时间去提高自己 但是少数民族加分是问什么 ————————不是歧视 都是中国人 以前不敢说 现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小孩受到的教育差不多“一样” 。。。。可惜何川洋的读名门大学的梦

回复

2009-07-21

当官的利用权力腐败乱来造假,惠及子女一生,就应该受到最严厉的制裁。完全赞同!

cxyblhj
回复

cxyblhj

2009-07-20

都是教育商业化惹的祸。花钱掐尖挣牌子,然后从择校费上搞收入。原本圣洁的校园变成了充满铜臭的逐利场。应该在制度上认真改革!

回复

2009-07-20

都是高考逼出来的啊,孩子本身是无辜的……

回复

2009-07-20

哎,只能是运气不好

回复

2009-07-20

清华北大毕业生的学术论文抄袭,并且还是普遍现象,已经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当然清华北大在中国大学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这并非其学术水平高,而是其如同中央党校般的地位。想当官还得去清华北大,毕竟是要当官得先有权有势有背景得学会造假,清华北大已经逐渐变成有权有势者的高级会所专门培养造假的摇篮,所以奉劝那些有实力没背景去不了清华北大的优秀学子,找一所学风严谨的大学,认真学习专业,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天下迟早是你们的,如果实在找不到发挥的地方,只要有实力,也可以出国,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回复

2009-07-20

我也是刚经历高考的学生,高考不仅仅是学生的战场,其中学校和教育局也有很大戏份。例如今年 江苏的模式,对物化极好的考生就很吃亏,学生是最无力,最痛苦,也最吃亏的

回复

2009-07-20

这件事情明显是由父母在操作,都是一群望子成龙的父母,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自己要求这种加分的学生应该是极少数。而现在直接剥夺学生的录取资格,我认为不公平。非常不人性化。简单而粗暴。另外,这么随便公开他们的身份,是在全面毁这些孩子。和假钞事件一样,很大部分是制度上的不合理造成的。完全怪在当事人身上,非常不人性化。

回复

2009-07-18

何川洋和田中都很可怜, 是畸形竞争的受害者。 他们的实力, 复读不能说是不好的选择, 只是一年的代价也不一定能抚平他们心中的伤害。

回复

2009-07-18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对小何来讲,未尝不是好事.希望能摆正心态,走出新天地.

回复

2009-07-18

何川洋确实值得同情,但正是因为他的牺牲才换来了公正!

回复

2009-07-18

看完后,只觉得何川扬是一件祭品。 其实没有什么不好:与其羡慕美国教育制度的FLEXIBLE和人性化,不如先取其精华: 人生是可以随时随刻开始和变道的。 中国教育制度的问题不应该由即将展开新生活的何承担;但换句话说,何进入北大光华后,很难说这就是他在梦中曾经见过的地方。 如果何真是状元的底子,这件事才是新生的开始。 笔者是北大学生,说到底,自己也是绕了高考的道考入的:港澳台联合招生考试。 虽然自己的身份不是造假,但在参加考试的过程中,倒是认识了一些有造假嫌疑的“战友”。 不说高考,但说说笔者妹妹今年参加的深圳中考。现在是各科以等级计分,让人欣慰的是体育终于纳入较为正规的考核范围。然而却有如此一项:凡是代表学校参加体育比赛的,体育一项均为A+(最高等级,满分)。妹妹告诉我,在他们学校,代表学校参加体育比赛的,“都是他们学校老师的子女。” 中国父母为了孩子,甘愿成为中国教育制度与中国人情的奴仆。 中国太大,各种加分手段层出不穷,地域的招生名额差异……我们寄希望于高考和中考制度带来中国教育的公平和公正,而事实却一次次让人失望。 每次我看到现在牛高马大的90后十个人中有9个人戴眼镜,剩下的1个戴美瞳的时候,心就会痛。

回复

2009-07-17

什么样家庭的孩子可要加分,一目了然,母亲是招生办,父亲是组织部长,这样的家庭是普通老百姓家都不敢想象的,想起贵州的罗彩霞,你说孩子是无辜的,可是你们的家长难道也是无辜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