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根”能留住吗? 总理批示、学者呼吁、既有保护文件三重屏障失效

专家学者联名反对拆迁。在南京市规划局的演示文件中,多处文物保护单位被偷偷抹掉。三年内,温家宝总理两次批示保护。但“拆”字仍然被刷上了老城南的青瓦白墙。

责任编辑:曹筠武 实习生 周龙凤

南唐时的街巷轮廓,宋代的古井,明清的建筑和石板路。老城南就是南京的根。如今,老城南正在被强行抹去。

专家学者联名反对拆迁。在南京市规划局的演示文件中,多处文物保护单位被偷偷抹掉。专家们怀疑,这份与既有保护文件严重冲突的演示,会提交给即将到来的中央调查组。

三年内,温家宝总理两次批示保护。但“拆”字仍然被刷上了老城南的青瓦白墙。

南京老城南的躯体正暴露在大锤与推土机之下,拆迁工人们的钢铁机械对准了那些七架梁的木构大宅。死去的雕花门窗散落在倒塌的断壁与碎砖间,粗壮的梁木四处横陈,立向天空的几根残柱像巨型生物的残骸。“河房之外,家有露台,朱栏绮疏,竹帘纱幔”,明人张岱在《陶庵梦忆》里所描述的景致,如今已被强行抹去,变成了瓦砾堆杂的工地。

老城南已面临自己的最后时刻。

外地人或许不了解老城南,但都熟知秦淮河。老城南就是依傍着秦淮河而发端的古老街区,它走过了上千年,与南京的历史一样长。因为在南京建都的历代统治者,都只在南京北部寻地发展,所以直到上世纪80年代,政府的规划都从未打扰过这里。

老城南昔日的幽雅,如今多处已成瓦砾。 图/老城南志原者

老城南昔日的幽雅,如今多处已成瓦砾。 图/老城南志原者

南唐时的街巷轮廓,宋代的古井,明清的建筑和石板路,历史的遗迹在这里混合并存,老城南还呈现着自然生长的状态。老城南是南京的根,承载着千年的秦淮风雅。如果失去它,古都南京的历史便只剩下自1927年往后的80年。

但现在,南京有关部门正在反复宣布说,老城南已经“危旧”,不再适宜与世代住居在此的人类相依为命。政府还说,为了让老城南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他们必须抛弃自己老房。在官方话语中,老城南拆迁被称为“旧城改造”,或是“危旧房改造”。这一命名将老城南的既存价值降低为零,也正是政府拆迁决心的表征。

人与他们的老屋正面临着相同的命运:无论根向下扎了多深,都会被轻描淡写地一拔,丢出去。

今年4月,南京的29位学者签名呼吁:马上停止拆迁,历史街区已快被推平为“净地”。这封呼吁信,通过各种渠道被寄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江苏省委、南京市委,以及国务院。他们的声音成为古民居可以依靠的最后一道堤坝。

一个月的沉寂之后,中央调查组来了,这被学者们看作一道穿透高楼阴影的日光,照射在老城南的屋瓦上。

但是,在和南京有关部门的一轮交锋过后,学者们开始怀疑南京政府的汇报中存在隐瞒与欺骗: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概念被偷梁换柱;项目调查毫不遵守程序正义原则;一幅看似真诚的保护图上掩盖着多数老房已被强拆的事实。

老城南已入生死之地。如果一切努力都失败了,这将成为签名者们为老城南做的最后一件事。

激辩“历史街区调查研究”

5月下旬,总理温家宝再次就老城南保护作出批示,与上一次批示仅相隔三年。

此后,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比调查组更早一步到达老城南。他在实地走访后,表达了一个文物保护者的坚定态度。

5月27日,单霁翔对南京分管城建的副市长陆冰说:你们对历史文化名城的理解有错误。历史街区虽然不是文物,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我看到的情况来讲,不是太好。”单霁翔相当不满。他站在已被拆光的安品街地段,质问官员:“这就是你们说的‘镶牙式保护’吗?牙在哪儿呢?”

下午,在一个论坛上,单霁翔又提此事:&l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老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70)


回复

2013-08-08

经济发展的悲哀~~

回复

2012-02-03

数年后,某人的儿子领着某人的孙子不远万里,漂洋过海到韩国去体验春节,游览故宫

回复

2012-02-03

卖肾买苹果去吧

回复

2011-11-16

看看北京的城墙、胡同、王府、民居,现在的北京就是南京即将到来的未来。我们不需要历史,只需要未来。当历史绊到未来的脚,我们会毫无疑问的铲除这个绊脚石。

回复

2011-11-15

拆吧、拆吧。拆完了去日本、韩国看汉唐文化、学唐诗宋词。“汉唐在日韩,夷狄在中华”

回复

2011-11-13

现在的ZF下欺百姓 上瞒中央 南京文化遗产保护 要挺住!!

回复

2011-11-13

南京啊,已经没有南京的样子了

回复

2011-11-13

我们一方面在羡慕别的文化名城,羡慕别人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我们在羡慕别人的同时不断的破坏我们所拥有的资源。我们的口号是做“奈良”,但我们的行动是做纽约,做一幢幢与天比高的大楼。对历史,我们的行动是要时尚,但对时尚,我们的头脑还很历史。用历史式的头脑去玩光炫的外表,最后,我们所谓的历史名城只会是做古的历史名城。

回复

2011-11-13

古老的南京,再见了。可惜可惜。

回复

2011-11-12

祖国山河一片红

回复

2011-11-12

热点新闻

回复

2011-11-12

热点新闻

回复

2011-11-12

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回复

2011-11-12

中国那么多地,为什么不能开发新城区,一位拆老城区,为什么欧洲的城堡能保存好几百年,人家为什么能保护下来?

回复

2011-11-12

说到底,就是个利字在做怪。 要钱,不要祖宗

回复

2010-01-30

成都的宽窄巷子一样的,号称修旧如旧,其实全是新盖的,我们的历史已经出现了不可挽回的断层

回复

2009-11-12

身在南京,为老城南的消失感到无比的心痛。现在去秦淮河,内心的感受和几年前已经大不一样了。那时的风情变成了如今记忆中的绝唱。所谓的“执政为民”,何时才不是一句空话啊?

回复

2009-07-21

做为一个在老城南四合院长大的南京人,站在我自身的角度,我是希望拆迁的,那边是南京的平民窑,脏,乱,穷,破,满目苍痍,可以说住在那边的人99%都受够罪了。倒不是我对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漠视,实在那里没有多少值得留下的了,大部分都已破坏的面目全非。拆迁起码可以改善那里人们的生活质量,早就该拆了!!!!!!!!!!!

回复

2009-07-21

拆房也罢,保护也罢,他们果真只爱钱,唉。。。。。。。

回复

2009-07-19

这些老建筑是南京的灵魂,失去了这些老建筑,南京将变得和其他的现代城市一样,没有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