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继愈:儒教的幽灵在游荡
任继愈与季羡林同为山东人,都被视为中国的文化大师。7月11日,两位文化老人在同一天去世,任继愈比季羡林早走了四个小时。
责任编辑:夏辰 袁蕾 实习生 陈晨 朱怡
任继愈曾以两首歌曲暗示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某种缺失:《国际歌》中说,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东方红》却唱,他是人民的大救星,他为人民谋幸福。任继愈指出:“我们直接从封建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差了一个阶段。”
任继愈与季羡林同为山东人,都被视为中国的文化大师。7月11日,两位文化老人在同一天去世,任继愈比季羡林早走了四个小时。
在当日新华社播发的电讯中,官方给任继愈的头衔分别是: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
公众对季羡林的熟悉程度明显高于任继愈。首都师范大学儒教研究中心主任、《原道》主编、任继愈再传弟子陈明表示,季羡林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曾与冰心等人介入公共话题而走入公共视野,其散文著作《牛棚杂忆》一度成为关注焦点。“相形之下,任继愈身上的公共知识分子的色彩淡一些。”陈明说。
在陈明看来,任继愈一生的学术贡献以“学术活动的组织”最为突出——任继愈主编的四卷本《中国哲学史》从1960年代起就被用作大学教材,直到今天,各学校依然在使用这套著作。此外,任继愈主编的《中国佛教史》、《中国道教史》、《宗教大辞典》也成为学术界的经典著作。
“一辈子不担任挂名主编”是任继愈去世后,媒体对这位文化老人最普遍赞誉。
陈明曾经是任继愈担任所长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1991年,他应邀参与《中国哲学发展史》的编撰讨论会,该书由任继愈担任主编。会议在当时北京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招待所的平房里举行。“黑咕隆咚的,有点像窑洞。”陈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几乎每次会议任继愈都要参加。“编撰工作开始后,他还退过别人的稿子,因为他觉得写得不行。”
任继愈曾先后担任国家图书馆馆长及名誉馆长的职务,许多人都曾经认为那只是一个虚职罢了。事实上,任职二十余年的时间里,任继愈组织了大量古籍整理及信息化工作。直到三年前,90岁高龄的任继愈还坚持每周两次去图书馆上班。
现居美国的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李泽厚在位于科罗拉多州一个小镇的家中听说了任继愈去世的消息,他是任继愈最为得意的学生之一。李泽厚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由于自己身体欠佳,可能不再撰写纪念文章了,他希望通过南方周末表达他对先生去世的悼念。
●1916年,4月15日,出生于山东省平原县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族。
●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
●1939年,考取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第一批研究生,师从汤用彤和贺麟。
●1942年,开始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并在北京师范大学担任中国哲学史课程。
●1956年,晋升为教授,并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1959年,毛泽东找其谈话,强调要重视研究宗教问题。
●1963年,主编的《中国哲学史》出版。
●1964年负责筹建国家第一个宗教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同时出任所长至1985年。
●1970年,被下放河南信阳干校。
●1973年,出版《汉唐佛教思想论集》。
●1978年以来,先后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和哲学组召集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