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 我的幽默来晚了

“先拿肩胛(责任)写清爽,以上所有观点,仅代表周立波扮演的周立波的观点,与周立波本人无关;今晚大家笑过算过,米索拉索。”他狡黠的小舌头,舔了舔左嘴角。

他每天看14份报纸,读报加上网至少3-4个钟头;他不但敢开涮老百姓,还敢调侃领导人;他从舞台进入号子,又从号子重返舞台,他最爱读的书是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他声称如果要找徒弟的话,最有可能去大学的哲学系或者社会学系寻找……你可能有所察觉了,他带来的笑声,与赵本山带来的笑声、小沈阳带来的笑声、郭德纲带来的笑声、姜昆带来的笑声,都不一样

7月4号傍晚5点多,京剧演员关栋天从梅陇镇伊士丹走向美琪大戏院。路上,有黄牛(票贩子)在他身侧低语:“周立波(的)大哥,周立波(的)大哥。”

尽管父亲在武汉病重,关栋天在7月档期里仍然每场必到。7点半演出铃一响,他精神抖搂地走向大灯照耀的舞台,以一派高亮嗓音,“沦为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的报幕员”。

上海滩出了一个周立波。据说,有些办公室天天在放他的碟片,有些领导干部也在悄悄模仿他。“哪意思啊侬”、“奈伊做特”,成为切口或暗语。

上海文广演艺中心总裁吴孝明告诉记者,《笑侃三十年》连演31场,场场爆满;《笑侃大上海》45场票,5月20号一天售罄;6月预售12场票,一天售罄,这是舞台艺术边缘化之后,很久没出现的景观了。

“而且今年是金融危机,大家肯掏380、280、180、100块来看周立波。”吴孝明站在后台,底下是乌泱泱1300位观众。当天的黄牛票,380元炒到800元。

6岁和姐姐留影 图/雍和

18岁留影 图/雍和

85年和严顺开老师泉州演出留念 图/雍和

市少年宫故事班,5年纪 图/雍和

幕后

此前贵宾室里,上演幕后戏。

5点20分,司机送周立波及助理到奉贤路。助理有个港派小弟的名字:家豪(音)。家豪从后备箱拎出一套包好的演出服,白衬衫、裤缝笔挺、名牌墨镜的周立波从后座下来,一同进了贵宾室边门。此时他的头势(头路),已然煞清,好几两摩丝喷在上面,定了型。

如果不是亲眼目睹一个平常演出前的2小时又10分,很难体会什么叫成名,或走红。周立波认真地接受了我的第二次采访,只听得照相机咔嚓在响;待一回头,一架摄像机不知何时已经架好,接着,另一台进来了,编导是从北京飞来的,包里揣着一百多页打印好的已有报道。

一家三口进来了,是熟人。“大师大师。”熟人热情握手,接着引荐中学生模样的儿子,后者见到偶像,惟有羞涩。一家人来看《笑侃大上海》,先来后台瞻仰“下蛋的鸡”。

又一家三口进来了,有人引荐说,这是某市招商局局长,特地赶来。“某市这几年发展不错!”接过名片,周立波道。

关栋天安静地对付完面前一盒快餐,靠在沙发上闭目养神。轮到周立波吃盒饭,热闹来了——这二位在镜头前吃盒饭,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一连三天全是咸肉,一点创意没有。”周立波嗔道。忽而挟起一块,挑得高高的:“这块咸肉我很熟的!我本来对咸肉很尊重的!”忽而又怨几只细虾“断七”(人死后做头七,这里意指虾死了很久)。一旁摄像机,赶紧捉下生动活泼。不过,他很懂得爱惜羽毛,“我抽烟时不要拍。”包括应酬,他每天2-3包烟,穿插雪茄。

接着化妆。一只小包,七八样家什,周立波不用化妆师,在脸上打层粉底,再用大刷子于两颊、眼睑、额头扫出几片红,两三分钟,完事。

接着换装。衬衣、西装、背带西裤、闪着金光的背带扣,再戴上支架藏在后颈的话筒……这一套度身定制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老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3)


回复

2009-07-22

身为上海人,深为上海的落后和退步而羞愧。上海曾经号称工业化城市,但曾几何时,昔日的名牌相继凋零:家电产品的水仙洗衣机、凯歌电视机、双鹿冰箱早已不知所踪,只能看着海尔异军突起;永久、凤凰自行车已让位于奇安特之类;华生牌风扇沦落到被乡镇企业贴牌生产;连洗衣粉也敌不过雕牌、纳埃斯等后起之秀,等等等等。这些品牌曾经都属于上市公司,但这些公司圈了老百姓的钱不知干了些什么,别说与日本、德国产品相提并论了,连国内的小公司都比不过。真不知道上海历年来的头头脑脑们,怎么对得起“上海货”曾经广受青睐的历史和荣耀?现在提出搞什么金融中心,发展服务业,好像已不屑于搞制造业了,但人家日本金融业不见得落伍,制造业照样举世瞩目,家电、汽车等品牌到处受人追捧,而且技术含量高,创新意识强。这是上海应当反思和检讨的。老实说,周立波的走红不过是人们图新鲜的一时现象,他用上海方言打政治上的擦边球,不过是玩弄上海人擅长的小聪明而已,最多2、3年之后就会销声匿迹,就像王汝刚曾经走红,现在走弱一样。其实上海有没有周立波无关紧要,就算出10个周立波也未必发达。能够拿出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叫得响的拳头产品才是硬道理。唯如此,上海人才被人看得起,上海才值得骄傲。

回复

2009-07-21

周立波、王小波带波怎么就这么格格不入啊

回复

2009-07-20

周立波的幽默很机智,有的也是针砭时弊,非常适合高学历的人听和看,对中国时事经济不感兴趣的哥们自然会觉得无趣,还是去看赵本山吧

回复

2009-07-20

周立波的笑话与有些落后上海人的秉性产生了共鸣!

回复

2009-07-20

应该是“市少年宫故事班,五年级”吧

回复

2009-07-19

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上海人压力太大了,高速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节奏太快了,人们需要笑,笑能释放压力,真是深有感触,周立波的段子很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而且在大笑的背后也能有一番感慨,思索。

回复

2009-07-19

许市长在位时最喜欢讲,我是人民的儿子。可怜人民养大一个,捉进去一个。以后要敢于讲:我是人民的老子。因为老子不问儿子要钱的。

回复

2009-07-19

周立波的兴起实际上上海人自大意淫的高潮 希望南方周末从根上去了解上海人和周,上海人骨子里对外地人的轻蔑在周的段子中可以达到一种极端的精神歧视顶峰 我到认为,周立波的海派清口能够潮流,恰恰是因为上海已经不是上海人的上海了,很难说什么人是正宗的上海人。这个土地上残留的本土文化找不到寄托,眼看风一吹就散了,于是周立波在风口浪尖红了。

回复

2009-07-18

套路依然都还是单口相声的老套路,所谓什么海派清口,就是换了个上海话的马甲呗,越是吹得厉害火得狠,越是说明上海这块土地上的文化贫瘠。

回复

2009-07-17

总是会有人唱反调,中国人民真是该中庸一点,好也罢,赖也罢,怎么说他都在一定的范围内,以文化的角度来影响了一群人。。

macguffin
回复

macguffin

2009-07-17

南方的幽默确实是清口一些,而且点到为止。风向星座性格。

回复

2009-07-17

“怎么可能是上海?” 上海籍的上帝会怎样说?“这浆糊捣得不错。看看再说。”

回复

2009-07-17

“不要说周立波俗”?俗是肯定的但,问题不在“俗”,上海的滑稽戏,简直叫咯吱人,每逢打开电视不期而遇就立刻换台,太恶心人了。周立波的还真没看过,据说是个异类,但还是心有余悸不会去看的,别说380元,38元都不去看,怕浪费时间,怕被咯吱——这不算妒忌或诽谤吧?因为本人就是上海人。

回复

2009-07-17

上海一个不大温情的城市。。。。

回复

2009-07-17

我昏= = 就是因为你们不知道,所以才发出来给你们看的啊!

回复

2009-07-17

可算想起来了,我说怎么这么耳熟,<<暴风骤雨>>的作者也叫周立波..小学学过一段,分牲口的我记得是,还获得了斯大林文学奖呢. 这个周立波,真没听说过

回复

2009-07-17

政治玩笑为何不能开? 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

回复

2009-07-17

“这浆糊捣得不错。看看再说。”

回复

2009-07-17

周立波的兴起实际上上海人自大意淫的高潮 希望南方周末从根上去了解上海人和周,上海人骨子里对外地人的轻蔑在周的段子中可以达到一种极端的精神歧视顶峰

回复

2009-07-17

水印太明显了,是让我们看照片还是看水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