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藻背后的中国式治水困境

十几年的治理,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的投入,但为什么如同十年治淮,收效甚微?众多研究认为,治污体制不改,花更多的钱可能也是枉然。

责任编辑:傅剑锋 实习生 熊凯

7月,安徽巢湖、云南滇池,触目惊心的蓝藻又来了。

十几年的治理,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的投入,但为什么如同十年治淮,收效甚微?

众多研究认为,治污体制不改,花更多的钱可能也是枉然——从两院院士,到世界银行,都在寻找中国污水治理的破解之道。

蓝藻又来了

蓝藻又“卷土重来”了。

进入7月,巢湖西半湖蓝藻出现较大面积集聚,气象卫星最新遥感图片显示,3处较大的蓝藻集聚面积就约达33平方公里。

近期滇池也发生蓝藻集聚情况。“蓝藻是滇池水依然污染的表征和提示。”绿色昆明环保组织负责人梅念蜀告诉记者,他们正策划每月组织市民观察、探访入滇的河道,监督滇池环境。

滇池生态所工作人员何风根据以往的情况判断,7月份进入蓝藻大规模爆发期,受水质、风力风向和湖流影响,蓝藻严重聚集区主要在滇池北部水域。

截止到2006年,耗时14年的滇池治理行动,累计耗资45.5亿元。“十一五”期间,国家将投入92亿治理滇池,目前已完成投资29.7亿元人民币。经过数年的努力,滇池治理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如此的困境,早已不是孤立的现象,十年治淮不见成效及其新产生的社会负面影响即可说明这一点。

中国环保部2009年6月4日发布的《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地表水污染依然严重。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等七大水系中近一半河段严重污染,尤其是淮河、海河、松花江、辽河、长江中下游以及珠江三角洲等工业比较发达地区。河流的城市段污染明显,小河重于大河,北方重于南方。

在监测营养状态的26个湖泊(水库)中,呈富营养状态的湖(库)占46.2%,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而“地平线下的资源”——地下水,污染也正在扩大,浅层地下水大部分已经被污染,大城市周边非常地严重。地下水污染呈现出由点向面演化、由东部向西部扩展、由城市向农村蔓延、由局部向区域扩散的趋势,污染物成分则由无机向有机发展。“国家投入的钱并不少了,但还是没有抓到要害。”中国地质大学沈照理教授认为,体制的问题是水污染治理瓶颈,只有实实在在地抓才能抓出成果来。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者认为,在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老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2)


回复

2012-11-08

如果治理好了,明年国家还会给拨钱吗?傻啊,一年一年治呗,好事多磨啊!这就是这些缺德的GWY干的事情。永远都是这样,亘古不变

回复

2012-11-08

如果治理好了,明年国家还会给拨钱吗?傻啊,一年一年治呗,好事多磨啊!这就是这些缺德的GWY干的事情。永远都是这样,亘古不变

回复

2012-11-04

政府管理显然没有到位。不下狠招,不会有成效。

回复

2012-11-03

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个人。总结的好!

回复

2010-04-05

"300平方公里水面、163公里湖岸线,综合执法局的执法队伍却仅有40人,划入滇管综合执法的范围相当有限,大量位于源头的违法行为难以查处,执法存在空档。"--问题的解决也不那么复杂,把大城市的"综合执法队"和滇池的互换就可以解决了!--其实现在问题的根源还在于唯利是图,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这是目前最强大的势力,而良知和责任在中国早就是弱势群体。有钱收就有足够的执法人员。

回复

2010-04-02

我们合肥还在往巢湖方向拼命的盖房子呢,而且被市委命名为“合肥大建设”,建设“冰湖新区”。

回复

2010-04-02

和谐社会,中国特色!

回复

2009-07-12

没治啦!?

回复

2009-07-11

公民对于环境保护的观念太单薄,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这点,我们的家园该是如此的美好啊!

回复

2009-07-09

问题是:不污染。

回复

2009-07-09

环保部门有没有权利不是污染能不能治理的条件,现在绝大多数人最多从媒体上了解一些污染的问题,而不是真正意识到环境对我们有多重要,况且经常浏览这方面信息的人即使在发达地区也是少数,指望某几个部门靠责任心和自觉来解决环境问题是不可能的

回复

2009-07-09

大自然是会报复的。 ---恩格斯

回复

2009-07-09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即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发展理念,社会进步有目共睹。但发展是动态变化的过程,理念也应随着发展的需求更新与进步。当今社会,环境污染已变成经济建设发展的严重副产物,现在或今后已经成为或必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拦路虎。围绕今后几十年,我们国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本人认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素要把环境发展观放在首位,如若如此,何愁污染问题的泛滥。

回复

2009-07-09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即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发展理念,社会进步有目共睹。但发展是动态变化的过程,理念也应随着发展的需求更新与进步。当今社会,环境污染已变成经济建设发展的严重副产物,现在或今后已经成为或必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拦路虎。围绕今后几十年,我们国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本人认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素要把环境发展观放在首位,如若如此,何愁污染问题的泛滥。

回复

2009-07-09

环保部门没有实权,也没有一个有魄力的老板,而我们的依旧是按经济指标来衡量一个官员甚至一批官员的能力,我们的官员也就习惯与先污染后治理,我们的政府在发展经济中不吸取国外甚至国内如淮河这样污染事件,目光短浅,为官者都想继续捞钱捞官,为自己为亲人,为情人,活着的意义在这些有能力去无良的地方大大小小的官吏看来不就是如此吗?为人民服务,恐怕他们自己喊出来自己也不信,老百姓会信吗?!

回复

2009-07-09

环保部门没有实权,也没有一个有魄力的老板,而我们的依旧是按经济指标来衡量一个官员甚至一批官员的能力,我们的官员也就习惯与先污染后治理,我们的政府在发展经济中不吸取国外甚至国内如淮河这样污染事件,目光短浅,为官者都想继续捞钱捞官,为自己为亲人,为情人,活着的意义在这些有能力去无良的地方大大小小的官吏看来不就是如此吗?为人民服务,恐怕他们自己喊出来自己也不信,老百姓会信吗?!

回复

2009-07-09

环保部门没有实权,也没有一个有魄力的老板,而我们的依旧是按经济指标来衡量一个官员甚至一批官员的能力,我们的官员也就习惯与先污染后治理,我们的政府在发展经济中不吸取国外甚至国内如淮河这样污染事件,目光短浅,为官者都想继续捞钱捞官,为自己为亲人,为情人,活着的意义在这些有能力去无良的地方大大小小的官吏看来不就是如此吗?为人民服务,恐怕他们自己喊出来自己也不信,老百姓会信吗?!

回复

2009-07-09

环保部门没有实权,也没有一个有魄力的老板,而我们的依旧是按经济指标来衡量一个官员甚至一批官员的能力,我们的官员也就习惯与先污染后治理,我们的政府在发展经济中不吸取国外甚至国内如淮河这样污染事件,目光短浅,为官者都想继续捞钱捞官,为自己为亲人,为情人,活着的意义在这些有能力去无良的地方大大小小的官吏看来不就是如此吗?为人民服务,恐怕他们自己喊出来自己也不信,老百姓会信吗?!

回复

2009-07-09

环保部门没有实权,也没有一个有魄力的老板,而我们的依旧是按经济指标来衡量一个官员甚至一批官员的能力,我们的官员也就习惯与先污染后治理,我们的政府在发展经济中不吸取国外甚至国内如淮河这样污染事件,目光短浅,为官者都想继续捞钱捞官,为自己为亲人,为情人,活着的意义在这些有能力去无良的地方大大小小的官吏看来不就是如此吗?为人民服务,恐怕他们自己喊出来自己也不信,老百姓会信吗?!

回复

2009-07-09

环保部门没有实权,也没有一个有魄力的老板,而我们的依旧是按经济指标来衡量一个官员甚至一批官员的能力,我们的官员也就习惯与先污染后治理,我们的政府在发展经济中不吸取国外甚至国内如淮河这样污染事件,目光短浅,为官者都想继续捞钱捞官,为自己为亲人,为情人,活着的意义在这些有能力去无良的地方大大小小的官吏看来不就是如此吗?为人民服务,恐怕他们自己喊出来自己也不信,老百姓会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