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晚年反思启示了我们什么

“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收入差距问题“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这是邓小平晚年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道路的深刻反思,表明他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道路在新时期的局限性有了洞察。

责任编辑:陈敏 史哲 蔡军剑

“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收入差距问题“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这是邓小平晚年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道路的深刻反思,表明他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道路在新时期的局限性有了洞察。沿着这个方向深入思考,还可以得到很多启示。

启示之一:必须动态地认识中国发展道路的根本前提。

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阐述中国发展道路,都基于1980年代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一个基本判断。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前提,邓小平主持确立了中国发展的道路,即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但深入思考不难发现,如果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仅仅停留在19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9)


回复

2012-04-01

利益是刚性的,没有什么比这个更精辟了。

2009-07-11

这个问题应该早就提到过,在维基百科中对邓的评价中也提到了晚年邓的忧虑,我认为这是很有远见的,只不过那时可能还没想到一个好的解决贫富差距的方法。 自己感觉有些东西一旦成型之后,是很难打破的,有一句话说“利益是刚性的”我狠赞同,关于中国有无形成利益集团也有不少讨论,本人不评判。就从政府机构改革的历程中就可以感受到改革的难度之大,更何况tizhi的东西。 再次把邓小平的理论拿出来还是很有必要,因为他是我党第二代的领导集体的核心,有极强的感召力,有助于在当前改革中找到理论依据同时减少改革阻力。 温总理是在是太累了,祝福。

回复

2012-02-28

你有理论基础,也没看到你有什么建树

2009-07-09

这些都是马后炮,当初不就是邓小平说白猫黑猫、摸石头过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长痛不如短痛、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等等这么一些没根没据的话的吗?1992年,他视察南方,路过上海时还批评上海市委说:“你们上海人真是死脑子,就是不如人家广东人,人家广东人你给他一条缝,他们就会把它钻成一个洞,而你们上海人,给了你们一个洞,却还要把它补起来。”目前中国如此的混乱,国家如此的不安宁,就是因为邓小平在所谓的三中全会以后讲了数不清的昏话而造成的。他的那个所谓的邓小平理论是完全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观点的。邓小平理论的最大的缺陷和危害性就在于它是没有哲学基础的,纯粹的是胡说八道。

回复

2012-02-28

本篇文章紧紧围绕事物是运动变化的这一宗旨,强调发展是变化的,是分不同阶段的,新的阶段需要新的发展,要随着发展而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这三者之间具有连续性,阶段性。这就很好地得出结论,新的时代需要围绕民主政治改革这一新的主题而有所建树。

回复

2011-06-14

不知道是我没看懂还是有些读者没有看懂,这是一篇说中国发展进程的文章,而且明确提出了由经济文化到政治发展的需求,是很富有时代感的。光看评论来讲,我觉得FT网上评论比南周的评论深刻和富于主见多了。

回复

2009-07-16

我们还是发展进步了,但这个过程中是必然会出现问题的,问题出现了就要去解决。 显然这篇文章有替党说话的嫌疑!

回复

2009-07-16

能不能搞个测评,看看都谁享受到了改革的成果,

回复

2009-07-16

可以问问有谁享受到了改革的成果了吗,报报到吧,看有多少人,都是那些人

回复

2009-07-14

庆幸,庆幸“他在党内享有无与伦比的威望”?他居然能够一连拿掉三个党的总书记!如果不是岁月将他拿掉……他这是摸的什么石头过的什么河? 看看你说的:“中国只有邓小平一个人有足够的权威替国家做出选择。”庆幸?我庆幸得起来吗? 一个泱泱大国,十好几亿人口,庆幸着那么几个乃至一个人的伟大光荣正确?呜呼!

回复

2009-07-14

最后一版“一周高论”的第一条也是宋福范的《邓小平晚年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反思》,不过那是《学习时报》7月3日的文章。 这算不算重稿?

回复

2009-07-14

向伟人敬礼 像他这样经历过战争洗礼与经历过三起三落的领导人 才能真正了解中国需要什么 国人需要什么

回复

2009-07-13

官也非官,民也将不民,最后就是国将不国!!

回复

2009-07-12

什么时候许放弃崇拜,什么时候就会真正强大。。。

回复

2009-07-12

我对作者的观点表示赞同,每一个阶段要有每一个阶段的特点,那发展的方法也不一样,即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今,实践证明,这个钥匙我们找对了,关键是怎么开?谁去开这个锁?这是有许多讲究的。 如今,我们就要解决好政策的落实问题。那是因为,我们的政策在落实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否定了一切,这是不对的。

回复

2009-07-12

政治是什么?是伟大的思想吗?不是,它是彻头彻尾的利益分配.如果这个基础没解决,其它的一切都是空中楼阁.邓也说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道理谁都会讲,权力也会反思,可是作为最大的利益获得者,尤其这种利益成为集体利益时,有什么力量才能把它打碎,指望一两个人的反思吗?中华民族,什么时候才能摆脱残酷血腥的治乱循环?

回复

2009-07-12

邓小平对中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他也是普通的人,不是上帝,为了早日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主要重视发展经济,广开门路,而忽视了依法治国,导致了现在这个贫富差距悬殊的严重局面。现在国企的员工和领导者实际收入差距几十倍到几千倍。年薪达到上千万元,很多费用公家报销。而且这些人的灰色收入更是无法知道!!

回复

2009-07-11

是不是南方周末也想做官方的喉舌了!

189****5449
回复

189****5449

2009-07-11

实用主义,面和水的理论.

回复

2009-07-11

这个问题应该早就提到过,在维基百科中对邓的评价中也提到了晚年邓的忧虑,我认为这是很有远见的,只不过那时可能还没想到一个好的解决贫富差距的方法。 自己感觉有些东西一旦成型之后,是很难打破的,有一句话说“利益是刚性的”我狠赞同,关于中国有无形成利益集团也有不少讨论,本人不评判。就从政府机构改革的历程中就可以感受到改革的难度之大,更何况tizhi的东西。 再次把邓小平的理论拿出来还是很有必要,因为他是我党第二代的领导集体的核心,有极强的感召力,有助于在当前改革中找到理论依据同时减少改革阻力。 温总理是在是太累了,祝福。

回复

2009-07-11

比较空洞

回复

2009-07-10

一词以蔽之---与时俱进。此文确实是废话,马哲不是说得很清楚了嘛,辩证地看待事物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