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恋者的长歌和短歌——从秋瑾到林昭

白桦先生80年的人生,可以说驰骋疆场,出生入死,风雨如磐,九死一生,无情的现实给予他太多的不幸,不公平和苦难,以及怀疑,盯梢,莫须有的罪名和一次次的不白之冤!

责任编辑:马莉

天道茶话

白桦先生来信,瞩我为他即将出版的诗集写点什么。我答应后又颇为踌躇,我何德何能,竟敢对先生的诗文说三道四?即使再活一世也不敢亦不配!但我不忍,我是先生历时10年创作的长诗《从秋瑾到林昭》的编者,也是他这部诗集的责任编辑之一,先生让我说点什么,是对我的期许与信任。我不能辜负。

大约是2008年元月的一天,我收到白桦先生从电子信箱邮来的长诗《从秋瑾到林昭》。秋瑾何许人也?林昭何许人也?我不说大家也清楚。只是不同时期两个命运相似的女性,因诗人白桦而让我们的记忆在历史中打开。读完白桦先生的长诗,我悲从中来。再看日期,此诗写于1997年7月15日,完稿于2007年7月15日,整整10年!这10年的情感像岩浆一样沸腾着他,灼伤着他,经过10年的孕育与洗礼,他终于得以棱角丰满地横空出世。古代大诗人袁枚说过:“人必有芳菲悱恻之怀,而后有沉郁顿挫之作。”(《随园诗话》卷十四)。是的,一个真正的歌者就是这样。

那天,我没敢在办公室细读这首诗,我怕电话太多,琐事太多,打扰了对它阅读。我把它揣回家中挑灯夜读,窗外雪落无声,书房里独我怆然泪下,白桦先生的长诗,字字血、声声泪。“除非让我死,即使是死,我也不会忘记你/我的灵魂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4)


建安风骨28
回复

建安风骨28

2014-10-21

白桦、林昭,永远令我这个后人景仰!

回复

2013-05-22

林昭用鲜血的醒目色彩在二十世纪的史冊上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尊严,白桦先生以泪为盐以血为墨以笔为代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将苦难转化为诗歌,让后人让活着的人让掌握着他人命运的人警醒,都是我们民族的精英!

回复

2009-07-19

白桦在诗歌中痛苦地描述着当年林昭这位思想的女性:“她面对的几乎是全体的背弃/成千上万个本可以拉她一把的同胞,在客观上都成为落井下石的凶手。”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黑暗、专制,人妖颠倒,苟活的人群苟且偷生,众多我辈犬儒麻木不仁,以至于林昭这个美丽的女性会留下这样的遗书:“告诉活着的人们有一个林昭因太爱他们而被他们杀掉了。”在这里,“他们”即“我们”,即“我”,她死了,一位美丽的弱女子,一位柔弱的姐妹,而我们还活着,活在人群里,活在时光里,活在淡忘与世俗的隙缝里,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

回复

2009-07-10

举枪正要打只鸟,一只鸟儿飞过来。算你活该! 看到王明韵大先生的巨作开篇数语,差点口区出来,其云“白桦先生来信,瞩我为他即将出版的诗集写点什么。我答应后又颇为踌躇,我何德何能,竟敢对先生的诗文说三道四?即使再活一世也不敢亦不配!但我不忍,我是先生历时10年创作的长诗《从秋瑾到林昭》的编者,也是他这部诗集的责任编辑之一,先生让我说点什么,是对我的期许与信任。我不能辜负。”随即把报纸抛出,不知该版编辑大脑里进了多少水。 王大先生的用心或许有二,一是吹牛的反吹法,抬高别人就是抬高自己,试想,那么一篇“再活一世也不敢亦不配”的好诗,居然让您来写点什么,您可太不简单了。诗作者怎么回找一个烂货来玷污自己?您就别装蒜了!其二,矫情。这是一种比猪流感普遍一万倍的社会通病,死亡率近乎0,但价值也归零。大概王大先生是有两下子的,可能也有点小名吧,但也不至于这样露骨吧? 一边不配、不敢,一边哼哼唧唧,您不行就甭写呗,还写,您这是为谁负责啊?作者?读者? 举枪正要打只鸟,一只鸟儿飞过来。其实,没有这鸟,闭上眼睛,向林子里“轰”的一枪,也能落下几只来。今世盛行夸赞之风,这玩意惠而不费,还能广交狐狗。你好我也好,我好他也好,好好先生。老毛说了,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您夸赞居心何在?最直接的,恐怕是对方的回赠,这回赠也必分量相当,风格相类,君子成人之美了。然后就是背后的利益,至少不得罪人呐。举手不打笑脸人,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没人愿意制造尴尬。再者,谁都是明白人,都别把这当回子事,我姑妄夸之,您姑妄受之,要较真,谁也没那闲功夫。这真是和谐社会啊! 对于这里得罪的某些人,不好意思啦。 我无意深究“好好先生”的原因,路见不平,不过是摸了摸刀。夸赞您自夸赞,沉醉您自沉醉。我离远点,我怕感冒。 别惹我。举枪正要打只鸟,一只鸟儿飞过来。砰!您放心,没装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