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猫是如何起源和“驯化”的

家猫的进化还在继续,现在的家猫可能即将跨越前所未有的演化变革门槛,成为一个多物种的复合体,它们的未来不可估量

责任编辑:朱力远

家猫的进化还在继续,现在的家猫可能即将跨越前所未有的演化变革门槛,成为一个多物种的复合体,它们的未来不可估量

时而疏离冷淡时而蜜意柔情,时而恬静似水时而野性难驯,时而令人恼火时而可人讨喜——猫咪喜怒无常,却是最讨人欢心的宠物。在世界范围内,在人群中安身立命的猫超过6亿只。尽管我们对这种动物很熟悉,却仍无法参透它们的来历。我们驯化其他野兽,是因为它们身上有奶、肉、毛,或有劳力可供使役。在我们的生息劳作中没有贡献一口食物一丝气力的猫,又如何能成为家里司空见惯的固定“摆设”呢?

长期以来学者们都认为,大约3,600年前,古代埃及人开始畜养宠物猫,他们是最早驯化猫的人类。然而,最近5年来的遗传学和考古学发现改变了这幅图景,催生出一系列新视角,洞悉家猫的世系(ancestry)以及家猫与人类关系的演化。

家猫摇篮

家猫的起源地问题具有挑战性,原因有很多。虽然很多研究者怀疑,家猫的所有品种都是野猫(Felis silvestris)这个单一种的后代,但他们无法证实这一点。此外,这个种的分布范围并不局限于地球上的某个小区域。它的种群众多,从苏格兰到南非、从西班牙到蒙古,整个旧世界(指东半球,即欧、亚、非、大洋洲,尤指欧洲)都遍布它的足迹。直到不久前,科学家仍无从断定,到底是哪个野猫种群进化成了今天的驯养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家猫。实际上,一些研究者提出了不同于埃及起源说的其他假说。他们认为,猫的驯化发生在几个不同的地区,每个地区都演化出了一个不同的品种。但一个事实却让人们对这种观点生疑:我们很难区分不同种群的野猫,甚至很难从野猫群中识别出被称为鲭鱼虎斑猫(mackerel tabby cat)的野生驯化猫,因为它们的皮毛上都有一样的弯曲条纹。它们之间能自由交配的特性,更是模糊了各个种群间的界限。

2000年,本文作者之一德里斯科尔开始着手解答这一难题。他收集了非洲南部、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蒙古和中东979只野猫和家猫的DNA样本。因为野猫一般都会终身守卫属于自己的那块领地,所以德里斯科尔预期,野猫种群的基因组成能像其他猫科动物一样,随地理分布呈现差异,但变异速度在时间上保持稳定。如果凭借DNA能将各地区野猫的土著种群区分开,而家猫的DNA又与其中的一个种群具有高度相似性,那么他就有了清楚的证据,确定驯化从哪里开始。

在发表于2007年的遗传学分析中,德里斯科尔、本文的另一位作者奥布赖恩及同事将注意力集中在了两类DNA上,它们是分子生物学家用来区分哺乳动物子群(subgroup)的传统工具。这两类DNA,一类来自线粒体,完全遗传自母系;另一类是通常所说的“微卫星”(microsatellites),也就是细胞核DNA中短而重复的序列。他们运用设计好的计算机程序,基于以上基因特征,评测了这979只猫的世系。他们还特别测定了每只猫与其他所有猫的DNA相似度,并把拥有相似DNA的猫划归一组,接着求证同组的猫是否大多生活在同一地区。

计算机评测结果表明,野猫有5个遗传聚类(genetic cluster),或者说5个世系(lineage)。其中的4个世系与4个已知的野猫亚种对应得相当完美,而且确实生活在4个特定的区域:欧洲野猫(F.s. silvestris)生活在欧洲,荒漠猫(F.s. bieti)在中国,亚洲野猫(F.s. ornata)在中亚,南非野猫(F.s. cafra)在非洲南部。第5个世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