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家身陷邓玉娇案漩涡
是简单地判定某些法学家“依附权贵”或“坚守良知”,还是确实存在专业理性与社情民意之间的冲突与失衡?这是一个需要深入辨析的问题。
责任编辑:傅剑锋 实习生 熊凯
■邓玉娇案冷思考专题
邓玉娇案像个巨大的漩涡,多方人士被裹挟其中,法学家尤甚。
有的法学家在开庭前接受了司法机关对邓玉娇案的意见征求,有的法学家则以超脱之态批评司法弊病,有的法学家则直接上书中央要求判邓玉娇无罪……
但结果只有两种,要求判邓玉娇案无罪的法学家被网民追捧,赞同有罪判决的法学家则被痛骂。
是简单地判定某些法学家“依附权贵”或“坚守良知”,还是确实存在专业理性与社情民意之间的冲突与失衡?这是一个需要深入辨析的问题。
如果说邓玉娇无罪,那就是把法律置之度外。”武汉大学教授、著名刑法学者马克昌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坚持邓玉娇案的一审判决无可置疑。
邓玉娇案一审判决出来后,马克昌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发表的意见,在网络上遭到猛烈抨击。对他访谈中提到的,难以认定邓玉娇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这一点, 网友们最为愤慨。这位在业界有良好口碑的刑法学界泰斗,被指“奉旨说话”、“晚节不保”。从学品到人品,各种对他的指责毫不留情。
其他几位对判决持支持意见的刑法学者,受到同样的质疑和攻击。在某知名网站上,出现了“邓玉娇案让一些刑法学者变态”的报道。
有人甚至制造虚假报道,以博讯网记者李三思采访著名刑侦专家李昌钰,借李之口称上述几人不配当刑法学家。6月20日,博讯网发表声明,称他们没有叫李三思的记者,也没有安排类似采访。
马克昌对这样的反应感到意外。他说,目前的判决已经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考虑了要求从轻处理的民意;何况主张从轻、无罪也仅是民意中的一部分,“有人也坚持要对邓玉娇作处理。”在他看来,一审判决是法律和民意双赢的结果。
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开庭前两天,湖北省检方把邓案起诉书发给几位刑法学者,让他们根据起诉书列明的事实、证据和起诉意见,发表看法。向专家咨询意见请他们把关,是中国检法机关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