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上学》改编记:注意阳光下的苦难
南方周末发表《飞索求学》报道后,引起无数读者关注;2009年6月17日,根据南方周末报道改编的电影《走路上学》,在上海电影节公映
责任编辑:袁蕾 实习生 陈晨 朱晓佳
“我愿意把身上的钱都捐给他们。”6月17日晚上,根据南方周末《飞索求学》报道改编的电影《走路上学》,在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角逐亚洲新人奖,放映后,一位女观众抽泣着对导演彭家煌、彭臣兄弟说。
“溜索是一个很好的画面表现工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弟弟彭臣2007年9月在南方周末上看到《飞索求学》的图文报道,十分感动。
这对彭氏兄弟并非香港的导演彭顺、彭发,而是深圳两个广告人,创办了一家“广告制片厂”,投拍电影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彭臣的女儿十岁,彭家煌的儿子九岁,从读幼儿园到现在读小学,都是坐着私家车去上学。
弟弟彭臣决定将《飞索求学》拍成电影,他从深圳飞到昆明,再从昆明到保山,接着坐4个小时大巴到怒江州,转乘5个小时中巴到福贡县,最后再转1个小时中巴到马吉乡政府驻地,最后再颠簸1个小时到布腊村。 彭臣看到了南方周末描述的场景:一个傈僳族妇女带着孩子从对岸溜索而来,滑索的时候两人表情轻松,显然,她和四岁的儿子早都习以为常。
南方周末《飞索求学》(2007年9月5日)
云南省福贡县的布腊村民族小学建在怒江陡峭岸边的一小块平地上。因为家住在怒江对岸,全校52名傈僳族学生中有1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