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读 时时走
在主持读报节目当初,遭到不少批评和责骂。但为了生计,也为了一点读书人的脸面和尊严,只能以“小车不倒只管推,死猪不怕开水烫”继续硬撑下去。
范以锦Q
杨锦麟A
在主持读报节目当初,遭到不少批评和责骂。但为了生计,也为了一点读书人的脸面和尊严,只能继续硬撑下去
Q:“有报天天读”是凤凰卫视也是杨的品牌,现在为什么不专一了?
A:你提出了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
首先感谢你对凤凰卫视7年前推出的“有报天天读”栏目的肯定和赏识。这个节目,经过凤凰同事们多年的努力打造和经营,被外界视为是凤凰卫视节目的一个品牌。我能参与主持这个节目,既是一次个人学习和增值的机会,同时也是借助这个平台,与凤凰观众一起分享的可遇不可求。这7年一路走来,很辛苦很累,说真话,收入也不一定像外界所想的那样丰厚,但回头看来,值得!因为分享本身,就是很开心的一件事。
从一而终,固然也是对某个品牌栏目的基本要求,但凤凰管理层的意见是,节目必须不断创新,勇于尝试,才有可能推陈出新,在日趋激烈的电视媒体竞争状态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话,我信,也不怀疑其观点立论的权威性,但对于触电时间不足8年的我,偶尔不免也会将信将疑。
我给自己在凤凰卫视的定位是:新闻从业人员,也就是打一份工,打工仔必须严格按照合约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只要不违背合约的规定和行业的游戏规则,一般情况下,打工仔只能服从管理层的要求,他让你做新的节目尝试,你也觉得力所能及,那就欣然接受,全力以赴,把它做好。你所忧心的不专一,也许正是电子媒体的常态,必要的时候,对有些节目或者你主持的栏目进行微调,据说就是这么回事。
需要补充的是,其实我也蛮喜欢一些刺激和挑战,比如说,转换不同的跑道,进行不一样的尝试。凤凰很多节目的创意和设计,多半出自刘长乐先生,甚至连节目的名称也多半是他亲自定的,“有报天天读”如是,“走读大中华”亦如是。这一次新节目的尝试,和以前的“周刊点点评”、“世界论中国”最不一样的是,这两个节目,都是在承接广告之后,才急忙提枪上阵的,但这一次“走读大中华”,却是在毫无广告商青睐的情况之下,毅然决然推出的,这说明凤凰管理层,对我还有创汇的潜能仍然寄予厚望。与此同时,我也接受凤凰卫视一位优秀的中层管理人员的说法,他强调指出,“有报天天读”可以说是“读万卷书”,而目前我正在努力尝试和探索的另一个栏目“走读大中华”则是“行万里路”。他很认真地对我说,我也很认真地相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老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