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改版重点不在《新闻联播》

现在大家谈的更多的是《新闻联播》,其实我认为它不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难道它会变成一个娱乐节目?难道它会不严肃?不会的。

责任编辑:朱又可 实习生 陈晨 朱晓佳

十六年前的《东方时空》从语态开始变革,现在依然面临这个挑战,因为空话套话依然在屏幕上乱飞,这样流畅的废话如何能有亲和力?——白岩松

7月份,白岩松所在的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将有大动作,新闻中心负责的新闻频道和一套新闻节目将推出新版。对本次的改革,中央电视台从底层到高层均缄口,新闻中心副主任梁建增说,“此次的新闻改革是从上往下,领导要求只做不说。”

“近一段时间,当人们把注意力更多放在《新闻联播》改版上时,我是多少有些忧虑和担心的。我不认为这次改版的重点在《新闻联播》,甚至大改的可能性根本不大,但整体的变革却应当期待,包括人们一时间看不到的理念变化。”在接受南方周末专访时,白岩松说。

新闻人角度

我们现在正在变动之中。首先,我会从一个主持人的角度来看,另外我可能从一个新闻人的角度看这次改革。所以一方面我是身在其中的一个人,另一方面可能更多的我是一个旁观者,我也在观察这个改革会向哪个方向走。

从社会背景来看,我觉得从社会到政治高层,大家对新闻在社会当中作用的认识跟以往相比在发生变化,尤其是经过了2008年的大地震,开放、透明带来国内外正面的反馈。高层领导人意识到,报道真实的新闻并不只会带来副作用,也会带来透明的好处。

我在《南方周末》上曾经写过一句话:“代表2008年媒体的前行,我不认为是汶川大地震,我认为是瓮安事件。”因为大地震是一个谁都会感知到的震动,想要让它躲藏起来那是不可能的,但是瓮安事件从某种角度,按以往的经验它是可能的,但是它依然会开放。西藏事件让人思考,我们与世界的沟通是一个什么方式,我们怎么去发出自己的声音,如何用新闻规律、用世界都接受的方式跟别人进行平等的交流,阐述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自说自话。这一系列因素裹挟在2008年里头,都已经为今年的电视新闻改革,也包括网络、平面新闻的改变提供了一个最重要的推动力。

2007年底上场的海霞被认为是最具亲和力的《新闻联播》主持人。“观众关注的是内容和表达方式的变化,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组织结构和理念的变化。”白岩松说 图/CFP

“主持人归根到底是改革的动物。” 图/CFP

挨骂·脱敏

●今天的中国已经可以更加开放和坦率,一定会在更有勇气和更从容地听很多你不爱听的话的过程中成长。1949年中国结束了挨打的时代,改革三十年中国结束了挨饿的时代,恐怕要开始一个长达很多年的挨骂的时代了。全世界骂和表扬最多的是美国,中国恐怕也在往这个方向发展,应该有足够的承受力。

●我去年在 《南方周末》上写了一个词叫“脱敏”。我们领导人去国外访问,有抗议和示威者,有法轮功和藏独的旗子,过去我们非常敏感,不能让出现。温总理被扔鞋这个事,《新闻联播》也报了。几番下来大家没那么敏感的,以后再让大家看到也不当事儿了,这就是一个“脱敏”的过程。
评论员的国家队

具体到中央电视台的这次改革,仅仅从新闻人的角度,我觉得可能有这样几个因素在这里吧:这次更加在乎的是新闻性,中央电视台的“新闻立台”将变得非常明确,因为在中央电视台有提出过“新闻立台”的概念,后来好几年不提了,这次的重新提出很鼓舞人心,更加强调,并且更加看重,我觉得这是一个标志性的变化。

第二点,我们会关注新闻资讯的快捷、迅速、第一落点,这不光是新闻的条数多了,还要快,还要有一定的密度,不能把新闻频道变得跟综合频道一样,而要随时在新闻中,不是一两个小时都没有看到密集的新闻,对资讯的速度、透明度、宽度越来越要求,大家随时跟新闻在一起。

第三是对声音和评论的前所未有的重视,这种声音的多元化是这次新闻改革中我个人非常在意的一部分。去年3月份的时候,新闻频道开播了我来做新闻评论员的《新闻1+1》,其实开播的时候我一直有这样的一个宗旨:门开了我就不会让它关上,只会让它越开越大。其实平面媒体也把越来越多的版面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8)


回复

2009-07-31

小白同志也不容易啊/

回复

2009-07-31

支持!

回复

2009-07-02

白岩松的话总是那么深刻,往往是那种即时性的深刻

回复

2009-06-21

鄙视央视!!!!!!!

回复

2009-06-21

央视是xx党的舌喉,任何改革动作都是围绕宣传xx的。

回复

2009-06-21

CCTV已经没有了先前的锐气!!!!!

回复

2009-06-20

一直挺喜欢白式风范,亲和力,见解独到,敢说敢评。记者的关键词找到精准,让读者感受到了白式特有的魅力和气质!

回复

2009-06-20

注意白岩松的观点已经有一段了,应该把他提拔起来重用,这样可以利国利中央台!

回复

2009-06-19

这样有思想的人,但愿能多一些。

回复

2009-06-19

“我们过去更多的时候,一谈到传媒、新闻,一谈到交流,总是在谈跟别人的不同。我说不,要先谈我们的同,我们都是人。”非常同意。以前的媒体在介绍外国人时总是强调他们与我们的不同,所以,很多中国人看到外国人有跟大多数中国人有同样的行为就觉得很搞笑,在想是不是因为到了中国他们才那样做呢?其实,大多数情况下人是一样的。不同更多在于人的思想。甚至,有时同样的行为也许是基于截然不同的理由。不同更多在于人的思想。 “在新闻评论里头需要的不是思想。需要的是敏感、勇气,然后是建设性、提前量。”严重赞成!一个评论员给观众留下印象,对一件事情的态度影响大众的评判,是因为他基于实事求是的态度敢言他人所不敢。

回复

2009-06-18

中央电视台,是党中央的电视台。你敢不听中央的命令?!领导说一你白岩松一定不敢说二,还谈什么民主,说真话,真是可笑

回复

2009-06-18

这个话题比较专业,我对新闻的印象只有两个:一个是国内的报道领导阶层活动的中央和地方的新闻,另一个是台湾的那种满是政治攻击的无聊争辩,都无聊至极… 但看了白的言论,我对新闻好像有了第三种认识。

回复

2009-06-18

这个话题比较专业,我对新闻的印象只有两个:一个是国内的报道领导阶层活动的中央和地方的新闻,另一个是台湾的那种满是政治攻击的无聊争辩,都无聊至极… 但看了白的言论,我对新闻好像有了第三种认识。

回复

2009-06-18

无论如何,还是有一点点进步

回复

2009-06-18

如果不能真正按照新闻规律作新闻,再怎么改都不会有好结果,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的电视还是喉舌啊,所以改也难!真正作新闻,不说什么比肩CNN、BBC,你要能作到凤凰那样也许就真不错了!

回复

2009-06-18

如果不能真正按照新闻规律作新闻,再怎么改都不会有好结果,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的电视还是喉舌啊,所以改也难!真正作新闻,不说什么比肩CNN、BBC,你要能作到凤凰那样也许就真不错了!

回复

2009-06-18

想要做中国的cnn 或者bbc 什么的之前,先把自己的记者、编辑的水平提高。比如说伊拉克战争吧,外国媒体会报道,中国媒体也报道。可是外国媒体往往会深入地剖析,反思,指责战争不合法,开战理由一换再换都不成立,而中国媒体呢,就象在看戏一样,顶多说说今天哪里爆炸了,美军发言人怎么说,中国的媒体成了美军的传声筒,即使看戏也可以分析一下这戏是怎么演的阿。萨达姆被仓促处死,其程序是被大部分西方媒体所谴责的,中国媒体、网站上却好像都是在嘻嘻哈哈看电影,动作片。

回复

2009-06-18

让中央台没有国家财政支持就好了! 【品书彧彩s3y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