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事人心】老于太太
她说日本子也打胡子,你不想打也得打。再说了,俺也是中国人,怎么不想打日本鬼子?造反派说她嘴硬,死不悔改,就打她。有人说她是病死的,有人说是让造反派打死的。
编者按:
近半年前,我们采访过张正隆先生,听他讲战争中的故事,意犹未尽,又约他写这个专栏。第一部分说的是东北抗日联军的故事。
喊着叫着,趴着跑着,左右开弓,孩子也不把枪炮声当回事了,照样吃奶、睡觉。不过,打完仗了背上的孩子一点动静没有,母亲就赶紧解下来,看是不是打死了
在本溪市桓仁县采访,不时听到关于老于太太的故事。有人说她是“抗联”,有人说她不是“抗联”,但都说她打鬼子。
“9·18”事变前,老于太太就是胡子。有人说她长得漂亮,被胡子抢上山当了压寨夫人,胡子头叫官军打死了,她就成了胡子头。有人说她是为了逃婚,自己上山当胡子的。胡子最忌讳女人,认为队伍中有女人不吉利。而她特能干,比男人都利索,又有一手好枪法,没她不行,就让她当了胡子头,叫“大姑娘队”。
老于太太的大孙子于海金说,他爷爷叫于德荣,宽甸县八河川人,老家在山东,30多岁时在宽甸张半子沟让日本人给打死了。爷爷怎么当的胡子,怎么跟奶奶结的婚,他不清楚。
老于太太是“抗联”的版本,说是红军到桓仁后收编胡子,“大姑娘队”也被收编了。有人说编为一个支队,有人说编为游击大队,老于太太就是支队长(大队长),有委任状,上面盖着杨靖宇的官印,老于太太也有官印。1师师长程斌投降后,杨司令带着红军走了,老于太太还打了半年,扛不住了,下山投降前把委任状和官印烧了。还有人说是放进罐子里埋起来了。“文革”中,老于太太挨批斗,说她是胡子头,想起这个罐子,上山找,没找到。
非“抗联”的版本说,你拿不出是“抗联”的证据,那不就是胡子吗?
笔者请教县党史办的同志,他们说他们知道的也就这些,多少年了,查无实据,都是民间传说,但她打鬼子是真的。
一双裹了又放开的半大脚、两支匣子枪,5个儿子都在她背上长大。出没山林,打家劫舍,袭击日伪军。赶上敌人“讨伐”,这山那山这县那县,没白没黑到处跑,桓仁、宽甸、兴京的山林,到处留下那双半大脚的足迹。孩子饿了,从她腋窝下拱过脑袋来吃奶,或者把奶子撩到肩头上,吃得更舒服。据说她的奶子特别长,民间叫“布袋奶子”。有人说就是那样奶孩子奶长的。奶孩子也不妨碍指挥、打仗,喊着叫着,趴着跑着,左右开弓,孩子也不把枪炮声当回事了,照样吃奶、睡觉。不过,打完仗了背上的孩子一点动静没有,母亲就赶紧解下来,看是不是打死了。待到下山投降前两年,3个大点的儿子都拿起了马枪、手枪。
据说,在辽东山区的山林中,最多时近百人的“大姑娘队”,女人是最多的。平时在老于太太身边的几个人都是年轻力壮、武艺高强的女兵,丈夫死后更是如此。老于太太留下了5个儿子,小产的、夭折的更不知有几个。那年代女人生孩子叫“过鬼门关”,更不用说她们这种境况、生涯了。死人不说,怀孕、生孩子又怎么行军、打仗?那时没有避孕药具,她们就吃草药,绝了经,每月再也不“来事”了,省事了,这辈子也不能做母亲了。
1军是1938年秋后陆续撤离本溪地区的,老于太太应该是年底,或者1939年初下山投降的,之后就住在桓仁县普乐堡,直到去世。
1998年3月28日,我在于海金家采访,中午去路对面的小卖店买烟。开店的老人叫王志祥,74岁,他说老于太太下山他见到了,是从大荒沟下来,日本人领着伪警察押回来的,押到孟家店的院里。“大姑娘队”剩十几个人,头发老长,披散到了肩上,分不清男女。脸、手、胳膊、腿,露肉的地方都是锅铁色。棉衣刮得像烂羊皮袄似的,袖子裤脚丝丝缕缕,不少人没穿鞋,用破布、麻袋片包着。大雪隆冬,但凡有一点办法,也不会下山投降。老于太太背着老五,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那眼色刀子似的,昂着头,挺刚强。
日本人把他们弄去县城,让他们写“悔过书”,老于太太就来这堡子住上了。过些日子从她家出来个媳妇,那个漂亮呀,大家都说这是谁家的媳妇,怎么没见过呀?那时老于太太少说也是35岁往上了,瞅着也就20多吧。梳洗一番,别说外人,就是她的孩子和她自己,怕是也认不出她了。
“文革”中批斗老于太太,说她是胡子头,她说我还当过“抗联”。造反派说胡子就是胡子,休想往脸上贴金。她说日本子也打胡子,你不想打也得打。再说了,俺也是中国人,怎么不想打日本鬼子?造反派说她嘴硬,死不悔改,就打她。有人说她是病死的,有人说是让造反派打死的。
东北抗战14年,从义勇军到抗日联军到被民间称作胡子的山林队,都不乏巾帼英雄。吉林抗日救国军副总司令孔宪荣夫人高俊凤曾率部两打东宁县城三岔口,之后又与日军大战乌蛇沟,奇袭大肚川。大肚川一役,击毙五野太郎少尉以下20余人,焚毁日军3个哨所。1941年春,在穆棱九站南沟被日军包围,高俊凤与原救国军旅长姚振山等600余官兵全部战死。赵一曼、八女投江的女战士,著名的与无名的“抗联”巾帼英雄就更多了。无论“抗联”还是义勇军,都曾收编了相当数量反日的胡子。始终未被收编的正宗胡子,像桓兴地区比老于太太略早些的“蓝白线”,“9·18”事变后即打鬼子,重伤被俘,被日本宪兵扔进狼狗厩。
“蓝白线”是她那支队伍的字号,没人知道她的真实姓名。而在于海金家,我看了于家的族谱,大名鼎鼎的老于太太名下,写的是“于王氏”。除了于家人外,几乎没人知道她姓王,嫁了人好像连这个姓也没了,就剩下个“老于太太”——好像她生来就叫“老于太太”。
无论男女,也无论有名还是无名,即便曾经反共(有的义勇军曾打过“抗联”),或者打家劫舍,在侵略者面前他们都是响当当的中国人,无愧于黑土地的先人和后人。
他们不会唱《国际歌》,却吼出了《义勇军进行曲》。
网络编辑:老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