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陷入“斯蒂格利茨怪圈”?
资产市场出现流动性“洪灾”的时候,实体经济还存在流动性“旱情”,如何通过金融深化促进真实经济发展,同时避免资产市场过度的泡沫膨胀,是中国面临的重要挑战。
责任编辑:余力 助理编辑 温翠玲
■指点宏观
就中国而言,问题的复杂性还在于,资产市场出现流动性“洪灾”的时候,实体经济还存在流动性“旱情”
中国不断增长的贸易顺差和快速积累的外汇储备成为世界经济不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结构和惯性的工业化战略导致了结构性和体制性的高储蓄,金融抑制进一步造成了对外资和美国金融市场的过度依赖。
为何中国陷入了“斯蒂格利茨怪圈”?
总结和反思过去30年的增长路径,可以看到,痼疾之一,是消费的体制性抑制与增长对投资与出口拉动的过度依赖。
中国投资与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可以上溯到1950年代形成的工业化战略。通过价格剪刀差将农业剩余转移到工业部门的工业化战略强化了中国的二元经济 结构,带来严重的“三农”问题;后者造成了工业化的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工业化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刚性又进一步导致工业 化战略的刚性。
30年来的经济体制变革,延续了计划经济中的政府主导和投资拉动型增长模式,但实现了政治经济高度集权的体制向政治集权、经济分权体制的转变。中央 和地方两个层面的赶超冲动与地方政府的政绩竞争导致民生抑制、市场分割和产能过剩;开拓外部市场成为这种增长模式持续运行的必要前提。而地方经济多头对 外、无序竞争又进一步强化了中国出口产业的短期成本优势。
中国制造业的蚂蚁雄兵打败了发达国家制造业的衰老大象,中国出口占世界的份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老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