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文是不是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三星堆玉石文字考

夏朝历经十四代十七王,足见盛世,不可能没有文字。若有,是什么形态?又在何种范围?三星堆文字自成一体,无论数量、书写方式的多样化,在甲骨文之前之后甚至在夏后夏前,都独领风骚。

责任编辑:马莉

●夏朝历经十四代十七王,足见盛世,不可能没有文字。若有,是什么形态?又在何种范围?
●三星堆文字自成一体,无论数量、书写方式的多样化,在甲骨文之前之后甚至在夏后夏前,都独领风骚。
●能否倾听这样一种解释:彝族是夏代的统治者,古彝文是夏代的官方文字,殷革夏后,彝族便迁往南夷高地,却留下辉煌的三星堆?这种假设出的衰败,能否解释三星堆文化“历夏商周”这样的绵延性、完整性?

民间收藏的玉石铭文拓片(文字未破译)

蝌蚪文龙玺印拓(文字未破译)尺寸:12×9.5厘米

蝌蚪文龙玺 尺寸:通高121厘米 现藏于民间

彝文 直译:鹰眼守家 意译:鹰眼守护疆域 彝族学者阿余铁日2009年4月15日所破译的印文

神龟负洛书玉雕尺寸:通高50厘米 现藏于民间

史学家上了秦始皇的当

去年,偶遇旅居法国的摄影师曾年,他正为美国《国家地理》拍摄介绍蜀地的三星堆文化,我引他看陋室庋藏的三星堆古玉,闲谈时涉及“中国的……”,曾速匡正,历史上“中国”的说法很晚。这点他是对的。

《礼记·中庸》“洋溢乎中国”,《汉书》“统天下,理中国”……,都指的是中原黄河流域一带。那时一族一国,叫方国,是草昧至周朝主要的社会组织形 式,逐渐翦灭而趋统一。这应该是梁任公“中国三段论”中的第一段——即“中国之中国”,然后才是亚洲之中国,最后是世界之中国。

所谓“中国之中国”,也就是华夷互换时期的中国。苏秉琦先生曾诟病历史教育两大怪圈,第一个怪圈就是“中华大统一观”,也就是把汉族史看成是正史, 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则一笔带过。所以,言先秦时期巴蜀尚未入华夏,有些问题,因过去是“入夷则夷,入夏则夏”,四川的族团、方国之治,没什么不同,且六 夷、七羌、九氐,民族之多,混杂,繁衍,故复杂性便成为重要特征。民间三星堆玉石器,在越有利解开三代之谜时,则反倒和传统严重地冲突,也说明了这点!难 怪李济曾有那著名的论断:“两千年来中国的史学家,上了秦始皇的一个大当,以为中国的文化及民族都是长城以南的事情”(《中国文明的开始》)。由西北方向 看,那种把长城以外断送给“异族”固然错误得很,——若再调头往西南方向看,那种把“夷”断送给“华”的做法就同属“卤莽灭裂”。

汉彝学者辨识字符大相径庭

上世纪30年代到目前为止,普遍认为三星堆文化的官方器物没文字。而彝族学者到博物馆,却能辨识不少古氐夷文字。不光是文字,还有器物、图腾、符 号、造像,汉彝学者的阐释都大相径庭。就连汉族学者识别不了公之于世的字符,也为彝族学者阿余铁日所破,他破译过不少民间的玉石铭文。有趣的是,北大语言 研究中心有个课题小组正在构拟藏缅古语形态,桥梁是古彝语,而彝族学者构拟三星堆文化,其桥梁也是古彝语,三星堆玉石铭文也就此绕不开了。但,有图文的玉 石器,十年来都流布民间,所以,才有了前不久厦门的“三星堆玉石文化研讨会”,由热心的民间赞助发起,有海内外学府大儒参加,想看能不能找到研究的新路。 事后经个别媒体“矮化”处理,遂沸沸扬扬,患了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1)


回复

2015-08-23

应试说不是鹰眼守家,应该是鹰眼巡国,象形象意字,那个半弧线是天的意思,加个圆圈就是就说在天空旋转的意思,那就是巡,那个家在这里不是家的意思。观字形象宫殿,那是代表国家,我有一三脚橄榄陨石香炉,其中雕刻二个字(天人),其中天与甲骨文的天字完全不是一样的字形,就是半弧线下面一个人字,而人字基本与甲骨文相似,所以这是佐证

回复

2015-08-10

假文!假货!@@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已公开声明:【我堆没有发现文字,也没有出土过这种鬼东西。】哈哈哈打脸痛吗??这些年疯狂彝独者们的需求造成这类假文不断滋生,到处流传。(我也是从微博一位彝独者的链接跟来的。随便说句,被三星堆官方微博打假了,现在这狗屁已转成文史圈的笑话)

回复

2015-07-13

所谓蝌蚪文龙玺上面刻的是龙吗,怎么感觉是羊呢?在夏朝的时候,夏人崇拜龙吗?

回复

2015-07-13

更正一下,左下“强”。

2015-07-13

蝌蚪文龙玺印拓四个字应该是左上“力”,右上“杀”,右下“乳”,左下“权”。三星堆文字为夏文,也就是由黄帝时期仓颉所造之字。

回复

2015-07-13

蝌蚪文龙玺印拓四个字应该是左上“力”,右上“杀”,右下“乳”,左下“权”。三星堆文字为夏文,也就是由黄帝时期仓颉所造之字。

回复

2014-11-26

已拜读,文中所言之事,无不在理。汉儒为奴,非一朝一夕。于内妄自尊大,鄙薄兄弟民族。于外矮人一等,唯西洋马首是瞻。既如此,言“实事求是”,贻笑大方而已。

回复

2014-05-20

胡说还能这么头头是道,真是敬业

回复

2011-11-13

尚书多士篇原文为“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作者把最前面一个惟字去掉,很明显意欲误导读者。虽然这个惟是语气词还是解释为惟有的惟尚不能断定,但仅凭这一点狡猾的技巧,便知道作者没有科学精神。而且对民国时期古史辩派学者的考证完全不懂。不知道前人的考证,就妄下雌黄。

回复

2011-02-09

牵强

回复

2010-01-15

呵呵,很有见地的文章,和我对夏朝的想法一样。 不过文中对于“禹”的解说,说是龙蛇之属。以我看“禹”字,虫字头上一撇,这一撇就是“角”, 故此,是长有头角的“虫”,这不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龙吗? “禹”字下面是“冂”,文章所说的“H”,说是凤的异体字。这个实际上是“鸟”,本是个象形字,说是凤鸟也没错。那么“禹”就是龙凤的象征了,天下一统啊。 写到这里,忽然想到蚩尤,这个“蚩”和“尤”,大家看看,蚩字和禹字不都是虫字头上有角吗? ....

回复

2009-06-14

非常深刻,夏商周断代工程都多少年了,现在回过头来看,中国的传说都有一点的根据,希望赶快破译,好知道以前人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