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速效救心丸”是怎样炼成的

除了产业结构、出口目的地较多元化等因素分散了风险之外,应急互助基金惠及了众多企业,很大程度上充当了减震器。

责任编辑:肖华 助理编辑 温翠玲

■专题:浙江资金链保卫战(下)

风 声鹤唳之中,诸暨经济的抗跌性在浙江表现抢眼,当地的企业应急互助基金是一个重要的“减震器”。这个救急不救穷的基金吸引了许多地方前来取经,但真正的精 髓并不在于基金的设计管理如何精巧严密,而是基金所附着的当地传统与信用文化——老板之间极为熟稔,借钱不还,无异自绝于诸暨最有影响力的企业家群体

浙江诸暨的次坞开发区内,一座多少有些引人注目的蓝色小楼里,俞国胜经营着中国最赚钱的纺织公司之一。他的名为“国申”的公司每年向非洲出口数亿元的面料,净利润率达到令人吃惊的25%。在整个行业普遍不景气之际,他正在新建全新的厂区,计划增加1000台织机。

但由于金融危机,非洲的货币贬值了30%以上,国申的利润率降到10%左右。更让俞国胜苦恼的是,非洲的货款回收比过去更不规律,而国内的原料采购基本上回到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原始状态,要同时应付正常生产和新厂区的投资,他的资金链陡然有些吃紧。

好在俞国胜是当地企业家协会的会员,他可以向协会的“企业应急互助基金”申请不高于2000万元的紧急贷款,贷款使用时间在15天内。虽然贷款利率 是基准利率上浮70%,而且俞国胜需要用他和妻子、子女的资产做无限连带保证,但俞国胜依然觉得基金是一个很好的安排,“我不必去借高利贷了,那样面子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老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