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罗彩霞”可以重来 吉林松原高考治乱调查

“湖南出了一个罗彩霞,我们这里有N个”,过去两年吉林省理科高考状元都来自此地,这是它的荣耀,而来自省内外的舆论批评连年不断,焦点无不落在其高考考场内外的蹊跷和秘密上,这是它的晦暗

责任编辑:朱红军 实习生 朱慧灵

“一等公民有钱有势,让孩子走保送,绕过门槛上名校。二等公民有钱有人,为孩子弄替考,费点资金保重点。三等公民有钱有路,给孩子买题抄,付出心血进本科。四等公民啥都没有,靠孩子真本事,战战兢兢落孙山。”

■编者按

湖南省罗彩霞事件,曝光月余后,至今帷幕未落,甚至牵引出各地高考替考丑闻。吉林松原版亦粉墨登场,硬币一样正反对立的评价经年集中于吉林省松原市的高考上空,一面是金色,一面是灰色。过去两年吉林省理科高考状元都来自此地,这是它的荣耀,而来自省内外的舆论批评连年不断,焦点无不落在其高考考场内外的蹊跷和秘密上,这是它的晦暗。

本报记者近日实地探访,惊心于高考作弊之风在当地曾经的猖獗,亦痛心于当地高考监管机构一度的失察和背后若隐若现的腐败阴影。

所幸的是,历年来最重的一拳已经打出,遏止高考腐败的力量也并未彻底失声,只是,那些经年被异化和误导的民间心态和价值标准的重塑,看起来并非一日之功。

在松原市一些中学附近的墙上,公然叫卖作弊设备的宣传单随处可见。 图/南方周末记者 刘丁

近日,网络上流传着一个揭露松原历年高考黑幕的帖子,里面开列了大量的数据和表格。 图/华声论坛

两个“张旭”,N个“罗彩霞”?

有的为了获得考场经验和锻炼,有的为了提前上大学,而有的则是赤裸裸地舞弊替考。

“湖南出了一个罗彩霞,我们这里有N个”。5月20日,一位在松原教育系统工作了多年的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严苛指责本地高考积弊。

近日,流传于网络的“特别曝光:吉林省松原市特大高考黑幕”的热帖,以详尽的数据披露发生在松原的大规模高考舞弊事件,指斥该市的高考资格审查“形同虚设”。本报记者获知,出现在网络之前,它曾被举报至中央和吉林多部门。

禁止替考、严禁高二学生报考外,作为国家第一大考,高考报名资格设置有严格规定,诸如伪造证件者将被取消全科成绩。

以此审视,松原的很多谜团需要解释。比如数十个参加高考的人“今年是往届生,明年却变成了应届生”。他们大都是高二的学生。

徐某是松原建新学校的学生,2007年还在读高二的他,却以往届生的身份拿到了高考准考证,参加了文科类的考试,成绩是388分;徐某于2008年再次参加了高考,但这次考的却是理科,成绩588分。两年参加两次高考,转了分科,成绩飙升200分。“我当时就想让这孩子上去,试试手,也看看考文科成绩能怎么样。”徐某的母亲说,“我们不算过分的,孩子考走的那次是正规手续报名,不像那些高二就假报名考走的那些。”

在她看来这是惯常之事:那年就是到招生办门前,几百块钱办了一套假证,在报名表上胡乱填上,夹杂在另一个正规的报名团中蒙混过关。“大家都那么弄。”她说。

松原实验高中的李某,也许就是徐某母亲所指的高二即考走的学生。李某同样也是在高二时虚假报名参加了2007年的高考,成绩是488分,记录显示,当时他被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录取后,就似乎在学校里消失了。高考报名表上证明人张尧老师,当时是高三(10)班的班主任,说李某原来是另一个班的同学,于2007年高考结束后升高三时转到了他们班。高三(10)班的同学们则印证说,“那个人从未在班上出现”。

如果说徐某完成从文科到理科以及200分成绩的跨越,尚依仗自身能力,那么一名叫“张旭”的考生在一次高考中获得两个成绩的奇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82)


回复

2010-08-17

我要提供发现火情罪的新闻13309638207刘先生

回复

2009-07-29

我敢肯定,揭露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

回复

2009-06-25

21世纪最强的呐喊在哪?30年等于一个漫漫长世纪

回复

2009-06-17

北京某郊区小学升初中考试作弊已成常态——所谓“教育”

回复

2009-06-15

南方周末太有先见之明了,高考前就知道松原高考现状,给南方周末提个建议, 如果可以匿名评论,这里说真话的会大有人在.第一次看本报,感觉总体还可以,只是有些内容太主观太片面性了,如果能够真正做到以公众的角度出发,效果会更贴近真实.

回复

2009-06-13

我是南方人,刚参加完高考。对松原事件,我该说什么呢? 作为应届考生,竞争者作弊是对我的不公与不尊重; 作为同龄人,我为吉林的孩子们惋惜痛心,不仅为公平考试却受影响的,也为被利欲作弊侵染的,我们都是孩子啊! 救救孩子!

回复

2009-06-13

可怜啊

henshuixian
回复

henshuixian

2009-06-13

其实根本是中国大学严进宽出在作怪……我当年高考的时候没发现我们那儿有这么乱的情况……这么嚣张的作弊应该很少……风气坏了,家长们都在想,别的孩子抄,那我的孩子不就吃亏了?像那种落后地区,监考老师也希望这里的学生都考出去……不公平的现象实在太多了

回复

2009-06-13

看来社会大乱的时候也为期不远了!

回复

2009-06-12

哎 教育乃国之希望根本,却发生这些事,太让人痛心了 。诚心希望中国未来不要失去希望 2 字

回复

2009-06-12

出离愤怒的感觉。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什么大家都不为子孙后代公平正常健康的成长考虑?左右的一时能左右的一世、几世吗?为什么主动或被动的随其流扬其恶?

回复

2009-06-12

太黑了!幸亏查出来了。

回复

2009-06-11

江苏考生更不容易

回复

2009-06-07

我的老家就是松原。看到这篇文章我感到很无颜、无语······共产党从小米加步枪走到今天,什么敌人战胜不了?什么困难没有克服?吉林省长春市的高考风气怎么就一直很好呢?这是松原市的地方保护主义在作怪,这一切是官员的腐败所带来的!不罢免几个大官是解决不了的!因为本文中所揭露的高考丑行此时正在进行中······

回复

2009-06-05

有关部门年年都提醒家长和学生留心,不要相信“谣言”,不要花冤枉钱指望走后门上大学,否则会上当受骗。我也很愿意相信这些说法,但总有反面的故事实实在在发生在我身边。我邻居的亲戚去年把一个只考了250多分的学生塞进了省城一所大学,他一个表侄女的孩子刚上幼儿园,这表侄女就说:“等俺孩子长大,也找他表爷,上个好大学。”天啊,还有人在死心塌地支持招生腐败继续20年呢,果真如此的话,我看连假文凭都不必打击了,有啥差别呢?这高招后门啥时候能堵死?

回复

2009-06-05

一等公民有钱有势,让孩子走保送,绕过门槛上名校。二等公民有钱有人,为孩子弄替考,费点资金保重点。三等公民有钱有路,给孩子买题抄,付出心血进本科。四等公民啥都没有,靠孩子真本事,战战兢兢落孙山。”说的太对了,有钱有势打通关系,万无一失上名牌,听同学说有钱能上清华,我仿佛此时更能感觉到国内高校与国际名校的差距。高考替考都敢在曲师大日照校区明目张胆贴出可见其嚣张非同一般。花钱买答案通过无线电设备传输答案太普遍了。老百姓的孩子一靠能力,二靠复读,实在不行就无路可走,好一个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悲哀,中国教育的悲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希望那些通过自我拼搏走上掌权岗位的人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杜绝找关系,杜绝走后门,杜绝任何形式的腐败!!!!!

回复

2009-06-03

这只是冰山一角! 高考的作弊大军绝不是一般人能接触到,想象到的。 但是怎样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呢?法律?现在的规定还不够严苛吗?再说,很多的作弊行为都是父母在孩子不知情的情况下安排的,让已经步入大学校门的学子辍学是一件好事吗?我不认为。 本文曝光的是在一个城市出现的大范围的作弊,是一般的老百姓能够接触到的,其实在中国任何地方,都有一种作弊方式存在着,那就是达官贵人们的五花八门的招式。纷纷上演。但是却从不曝光。只要是经历过高考的人都知道身边会出现几个异样的身影,谁都知道里边有问题,谁都缄默不语!因为大多数都是,莫名的权利使然……

回复

2009-06-03

我在松原参加了两次高考,经历了两次高考的洗礼……这里秩序一直都是混乱的,在考场里,学生可以自由交易答案,这种不可思议的事情,在所有参加了松原高考的人看来早已习以为常了……这里面得不公早已不是一两天的事了……事件也相当的离奇……考前买答案,买耳机的不计其数……考后一个个骄傲的表情,他们为了抄到了自己不会的题目高兴不已……买通监考老师,买通巡场老师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了,同学们不但可以随便抄袭,而且可以受到老师的特别待遇,帮你抢别人的卷子过来抄……这类作弊的只能算是低端的……干部子女每个都是保送生,北京的,上海的,发达城市的名额被他们挤满了……干部级别不够大的,可以通过学校的三好学生加20分,买通教育局的老师,弄出答案……在我的眼前的世界里,只要有权,有钱人的孩子就是‘三好’学生,可笑……可悲……高考并不意味着考试,招生里面的学问也很大……家长或者干部们利用钱权操控着招生的录取……我清晰的记得中国公安大学招生体检时,招到的是一个体重100kg以上,身高175cm的一个体型笨重的,淘汰的却是我的一个好朋友,一个体型相当匀称的体育型男……这种招生是我能见到的,我不能的可能比这个还要可怕…… 湖南,松原不能单单的看做是一个高考的小事件,它给所有参加高考的孩子们的影响是深远的,在我们没有步入社会,学基本技术之前的这堂‘钱权是一切’社会课,给我们一声的影响是不可设想的……社会,不应该是一个充斥着‘有关系’‘有钱’‘有权’就是一切的一个肮脏代名词……国人们是不是该好好反省一下呢

回复

2009-06-02

中国人做假,真是天下第一!!

回复

2009-06-02

用人制度的扭曲,使高学历、低能力的人有更好就业机会,让民众更加崇拜高学历,不惜挺而走险在“高考”中作弊。作弊者之所以如此轻松地突破高考审查门槛,不仅是考试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也许制度在一开始设计时原本就想存在漏洞)也是一部分家长的心理存在缺陷,还广大考生公平竞争的平台,还高考一片纯净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