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业寒战:跨界热钱涌入,价格“卷上天”

“只有这一次,从最上游到最下游,包含辅材,基本上都是赔钱的。”

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曾表示,过去两年多时间内形成的产能规模,达到了之前二十多年总和的两三倍。

“门槛低体现在投资低,几千万元就可以进,在产品成熟的背景下,蓝海由此变红海。”

责任编辑:顾策

2025年3月26日,江苏省光伏协会主办的“2025年光伏数智大会”在南京召开。隆基绿能、天合光能、阿特斯等多家光伏公司,以及多家地方银行参加了这场会议。

会议的呼吁十分直白:“盈利比亏损重要,生存比份额重要”“限产自律是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

2023年至今的这轮光伏寒冬,是行业第一次面临全产业链亏损。随着年报季的到来,多家公司披露了业绩预告,隆基绿能(601012.SH)、通威股份(600438.SH)、东方日升(300118.SZ)等14家光伏企业合计预亏损最高估算额接近380亿元。

其中,“光伏一哥”隆基绿能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82亿-88亿元,这是该公司十年来首次年度亏损,并创下有史以来最大的亏损幅度。

吕锦标参加了这场会议,他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专家组副主任,国际半导体行业协会(SEMI)中国光伏标委会联合秘书长,从业经历超过20年。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大家都亏不起了。”

2025年3月26日,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华港镇下溪村,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视觉中国 图

“自伤八百,损敌一千”

从20年前诞生起,中国光伏业就历经数次大起大落。但最后都神奇地起死回生。

2004年,因德国政府修订《可再生能源法》,开始鼓励私人安装光伏发电装置,度电可获补贴5-6元人民币,欧洲国家开始大力发展光伏市场,中国企业打入德国及欧洲,光伏产业就此从欧洲传入中国。

此前,从澳大利亚归国的太阳能博士施正荣就已经在江苏无锡创办了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2006年,施正荣成了中国首富。

隆基绿能则更早创立于2000年,早期以硅材料起家,2005年以单晶硅为切入点,正式进军光伏产业,最终在2022年位列全球光伏100强榜首位置。

其间,光伏业曾遭遇多次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2012年欧美“双反”调查、2018年“5·31新政”(《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每次危机,都有一大批企业倒下。其中,无锡尚德就于2013年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最新这一轮光伏寒冬从2023年就已经开始。根据隆基绿能提供的数据,2023年全产业链价格开始持续性暴跌,硅料、硅片、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