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后你想被怎样埋葬?

从“糖果自动贩卖机”式的骨灰盒到混着死者DNA的记忆玻璃,从骨灰画像到骨灰烟花筒……在美国,个人主义、环保意识与科技驱动的体验经济正在改写人们对死亡的认知,殡葬业的变革反映了社会价值观的变迁。

遗体处理方式、葬礼仪式和纪念品的多样性,既蕴含着人对个性的追求,也体现了人在死亡面前的“不平等”:“在死亡后,如何处理遗体以及允许哀悼者如何纪念或对待死者,往往体现了一个社会在阶级、性别、年龄、宗教、种族和信仰方面存在的所有不平等。有时,就像美国穷人没有‘权利’获得公共资助的葬礼一样,死者之间的不平等甚至比生者之间更大。”

责任编辑:周建平

2022年3月14日,美国华盛顿,一家从事人类遗骸堆肥公司的负责人在殡仪馆中展示一艘为逝者准备的“船”,上面装饰着鲜花和逝者的家庭照片 图/视觉中国

2022年3月14日,美国华盛顿,一家从事人类遗骸堆肥公司的负责人在殡仪馆中展示一艘为逝者准备的“船”,上面装饰着鲜花和逝者的家庭照片 图/视觉中国

“葬礼其实就是一种体验,而我在迪士尼的工作就是创造体验,所以简单来说,我想做的就是重塑葬礼体验。”布拉德对香农·李·道迪说。

布拉德供职的公司在美国拥有36家殡仪馆、6家公墓。在从事殡葬行业之前,他在华特迪士尼工作了12年。如今他致力于重塑葬礼体验,他引入“多感官体验屋”,用高清投影仪、环绕立体声设备甚至气味制造机,让葬礼变成一场迪士尼花车秀一样的“记忆之旅”。

布拉德是人类学家、考古学家香农·李·道迪的采访对象之一。从2015到2020年,道迪走遍美国各地,寻访殡葬师、殡葬业创业者,了解他们正在努力推动的殡葬业变革。此外,她走上街头与陌生人交流,请人回答两个几乎触犯忌讳的问题:你觉得我们去世后会发生什么?你希望遗体被怎样处理?

在2025年出版的中译本《我想这样被埋葬》中,道迪探究了21世纪美国日新月异的丧葬习俗,以及我们能从中窥见一个怎样的美国社会——殡葬业如何反映美国人对身体、个人以及宇宙运行方式的信仰和观念。

在道迪看来,在21世纪的美国,死亡正同时在三个层面上得到重塑:遗骸的处理、全新的仪式、来生的观念。遗骸处理从传统土葬过渡到绿色殡葬、遗体堆肥等环保方式。葬礼也不再局限于宗教框架,而是融入个性化元素,如“多感官体验”。越来越多人不再依赖宗教叙事,转而寻求“物质性来生”——通过纪念品、骨灰艺术品延续与逝者的联系。

在20世纪初的美国,死亡是“不可见的禁忌”——人们假装死亡不存在。而近年来,“正视死亡运动”(death-positive movement)兴起,呼吁人们直面死亡。许多殡葬从业者开始推动更开放的死亡讨论,甚至将遗体防腐视为“修复记忆”的手段,帮助生者淡化痛苦的回忆。传统上,遗体被视为需要“处理”的有机物质,但现代人更倾向于视之为“关系的媒介”——骨灰被制成珠宝、雕塑甚至文身墨水,成为生者与逝者之间的纽带。新的纪念形式——如线上悼念、骨灰纪念品——也正在兴起。

殡葬业的变革是社会价值观的镜像。从迪士尼式葬礼到绿色殡葬,从“死亡否认”到“正视死亡”,美国人正在重新定义如何面对生命的终结。如何处理亲人的遗骸关乎的不只是生命的终点,还有生者与逝者关系的延续。以下是《南方人物周刊》与香农·李·道迪的对话:

香农·李·道迪 图/受访者提供

香农·李·道迪 图/受访者提供

死亡面前也有不平等

南方人物周刊:你在书中提到,你经历了五年内至亲的接连离世后,突然开始对美国人处理亲人遗骨的方式产生兴趣。

道迪:正是在这五年里,四位亲人的离世促使我开始关注死亡和死亡仪式,并将其作为研究课题。就个人经历而言,我认为我对死亡的思考并不比其他典型的美国人多或少——我十几岁时经历了一个病态的阶段,被死亡的美学所吸引(黑色衣服,涉足神秘学),但这在青少年中极为常见。

南方人物周刊:历史上美国人曾坚持传统土葬,他们大多信奉基督教,而基督教曾反对火葬,这些宗教人士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4)


晚起的虫子
回复

晚起的虫子

04-07

生前多疑惑,身后事难平

明👀涛
回复

明👀涛

04-04

怎么葬我,是死在我之后的家人要操心的事,对此全权授与~

186****0789
回复

186****0789

04-04

我不想被埋葬,我想撒在海里

HHS
回复

HHS

04-04

“尽管一些被误导的硅谷亿万富翁正在努力逃脱死亡”,未来人类面对寿命和死亡的平等,或许有一天真的会被现代医学和技术革命下新的财富垄断者所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