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谈“死亡与尊严”:应如何体面告别

“我觉得现在比较实际可行的是提倡尊严死,在生命不可逆转或生存质量已经不可能改善的阶段,停止通过医学手段来维持生命。这与安乐死不同。”

“对一个ICU医生来说,患者尊严的第一条就是我不放弃希望,人不是死于疾病,很多时候是死于被放弃的那一刻。”

在医疗救治必要性的选择上,其实需要家庭成员共同决策,而非对患者及部分亲属有所隐瞒,即采用家庭会议制。

责任编辑:何海宁

“死亡与尊严”清明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

“死亡与尊严”清明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

“死亡是每个人对人生的告别,具有自主权和不可侵犯性,因而是尊严的。”2025年3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在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举办的“死亡与尊严”清明论坛上致辞。

“我理解尊严的死亡,就是那一刻来临时,这个人身无牵挂,亲人绕膝,对自己的一生满意,对自己终末期的医护满意,没有遗憾苦痛,可以坦然地接纳死亡。”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王一方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王一方长期从事生死哲学研究。

“我们必须尊重每个人对自己生命终结方式的选择,特别是有体面和减少无谓痛苦的方式,必须努力构建保障人们获得有尊严死亡的法律、伦理体系和有效举措,必须弘扬有尊严死亡的文化与社会氛围。”韩启德说。

“比较切实可行的是提倡尊严死”

在当下,对于尊严死,还有众多问题存在争议或者需要解决。韩启德说,在生不如死的情况下,安乐死是有些人的愿望,但到目前为止还只在极少数国家获得允许。“主要原因不在伦理方面的分歧,而是受限于众多复杂的社会和文化因素。”

韩启德认为,中国目前关于安乐死的研究多数基于西方国家的理论和实践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9)


135****9860
回复

135****9860

04-03

古人云: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shaoxiyu
回复

shaoxiyu

04-03

死亡是每个人对人生的告别,具有自主权和不可侵犯性,因而是尊严的。

晚起的虫子
回复

晚起的虫子

04-03

我们的传统比较忌讳讨论“死亡”。许多时候的“抢救”更多是做给别人看的,毕竟谁也不想背一个“不孝”的“罪名”。

186****0789
回复

186****0789

04-03

但凡人生最后的告白,没有真正的体面。有的只是叹息

186****7310
回复

186****7310

04-02

促进医疗公平很重要,如果这个“医疗无望”是给有权势的人让步资源,所作出的判断,那将令人心寒。

南方1889
回复

南方1889

04-02

希望能尊重本人对如何死亡的选择,死亡权也是人的基本权利

189****2891
回复

189****2891

04-01

给死亡者尊严,给死亡者尊重。

小小杨不小了
回复

小小杨不小了

04-01

👌

136****2744
回复

136****2744

04-01

面对生命,我们必须要谦逊,谨慎,毕竟,关于人体,医学不了解或者解释不了的东西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