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我学着挣脱“内疚”的网

当意识到这点时,我决定重新做一回自己的“理想父母”,让改变从一些“不完美的样本”开始:网购时放弃比价直接下单,故意在读书会分享有争议的观点,允许自己周末一整天无所事事地睡觉玩耍,不做任何自己曾经认为有意义的安排。

责任编辑:温翠玲

某个周末出门时,老父亲跑到我房门口,特意叮嘱:“开车除了驾驶证,也别忘了带汽车行驶证,我好像看到你放在门口的储物柜上,待会出门可别又匆匆忙忙给忘了。”

闻言我立即点了点头,心里反复默念“行驶证”三个字。可等到出门,开出一段路后,却猛然发现:糟糕,行驶证真忘带了。明明听的时候记着,转眼便抛之脑后。我只好掉头往回赶,一路咬紧牙关,仿佛车轮碾过的不是柏油路,而是自己那颗因懊悔而蜷缩的心。

其实这不过是一件小事——忘带证件、走错路、说错话,不过是生活里的褶皱。但返程路上,我的胸腔却像被塞满未剔除籽的柠檬,酸涩与苦涩交织。自责的念头不断翻涌:“如果当时认真检查包”“如果一直把证件放车里”……这些“如果”像一根根细线,将现实中的失误编织成一张名为“内疚”的网,越收越紧,勒得人喘不过气。

未被消化的负面情绪会像酸液般逐步腐蚀身心,去年体检报告上的数据像一记闷棍,让我第一次正视这种内耗的代价。成年后的我,似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