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保险+科技”,中国太保走上“智慧”转型路

近日,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太保”)发布2024年度报告。

与以往相比,中国太保的“科技”属性更强了。电梯“风控官”、AI太主播、数字员工······“数智太保”2023-2025 科技战略正在加速落地。

当然,成绩也不错,营收和利润实现双增。年报数据显示,中国太保集团营业收入达4,040.89亿元,同比增长24.7%,归母净利润449.60亿元,同比增长64.9%。

作为中国领先的综合性保险集团,中国太保一举一动都引人关注。集团董事会换届首个完整年度后,未来的发展战略是什么?在低利率环境下,公司投资策略是什么?寿险“长航”转型成效如何?产险怎样控成本?针对这些热点问题,在3月27日举行的中国太保管理层一一回应。

中国太保董事长傅帆在谈及公司发展战略时表示,当前保险业面临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新的发展阶段下,公司正式启动了大康养、“AI+”和国际化三大战略,这既是对中国太保多年来可持续发展的延续,更是面向未来走稳、走深、走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总投资收益同比增长130%

与中国人寿一样,中国太保2024年在资本市场斩获颇丰。

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总投资收益1203.94亿元,同比增长130.5%;总投资收益率5.6%,同比上升3.0个百分点,位居上市同业前列。

庞大的管理资产规模是投资业绩的基石。2024年,中国太保管理资产规模保持稳定增长。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末,中国太保管理资产约3.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21.2%,其中集团投资资产2.7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5%;第三方管理资产规模8082.0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0.1%。

驾驭资产的能力是关键。中国太保资产管理持续打磨跨越周期的资产配置框架体系和专业化投资能力,前瞻把握宏观环境变化、政策运行趋势和市场演化中的结构性机会,集团投资资产综合投资收益率6.0%。

2025年的投资策略是什么?中国太保副总裁、首席投资官、财务负责人苏罡表示,2025年股票市场机遇与风险并存,风格轮动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但盈利仍是最终的核心因素,今年股市总体上将表现为结构性行情。中国太保的资产配置策略将坚持管控短期波动与力争长期增长相平衡,兼顾相对收益与绝对收益,并最终达成公司战略资产配置的长期业绩基准。

从配置策略来看,中国太保将持续落实精细化的“哑铃型”资产配置策略,一方面会继续加强长期利率债的配置,另一方面仍将积极有效增加权益资产配置以及未上市股权等另类投资配置,以提高长期投资的风险回报,同时持续管控信用类资产的配置比例,积极防范信用风险。

何为“哑铃型”资产配置策略?年报显示,在中国太保投资资产组合中,债权类金融资产占比 75.9%,较上年末上升 1.4 个百分点;股权类金融资产占比14.5%,与上年末持平。

太保资产总经理余荣权表示,公司对权益类资产进行积极主动管理,强化“股息价值”核心策略,构建具有成长潜力的卫星策略集群,“股息价值”核心策略长期投资回报大幅超越市场基准。

“股息价值”策略其实在太保已经运作十多年,该策略业绩相当优秀,“作为管理人我们也很惊讶,充分说明了在中国市场坚持股息价值的长期战略,可以取得比较好的跨越周期的长期超额业绩。”

2025年的投资方向是什么?余荣权表示,2025年除了坚持传统的股息价值策略之外,同时会增加成长性的方向。总体来看,在科技、消费、资源这些传统领域之外,也会增加人工智能相关方面的投入。此外,今年也会增加公募基金的主动权益类产品。

中国太保产寿险业务保持稳健增长

如果说投资收益是矛,那么保险主业则是盾。2024年,中国太保寿险和产险业务保持稳健增长。

寿险“长航行动”纵深推进,二期工程北极星加速落地。新业务价值率是衡量寿险业务发展的核心指标之一。年报显示,2024年,中国太保新业务价值132.58亿元,同比增长20.9%,新业务价值率16.8%,同比上升3.5个百分点。经济假设调整前,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57.7%,新业务价值率同比上升8.6个百分点。

寿险产品结构调整牵动人心。中国太保寿险总经理李劲松表示,要持续提升研发的全面性和创新性。契合目标客群需求,构建多元产品矩阵,探索以分红险为核心的浮动收益型产品创新,丰富商保年金产品供给,创新健康保障型产品的供给。夯实定价基础,并做深客户洞察,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面对长端利率进一步下行风险,中国太保总裁赵永刚指出,要巩固和提升资产负债管理的能力。随着国内长端利率的中枢持续下行,负债成本管理和投资收益的压力都持续增加,资产负债统筹联动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公司将进一步强化投资研究和投资管理能力,持续打磨穿越周期的投资逻辑,完善长短结合、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平衡的评价方法,探索长周期的考核机制。同时推动双向奔赴,促进资产负债良性互动、高效联动,形成长效的机制。

展望2025,中国太保寿险总经理李劲松表示,2025年,公司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经济价值、客户价值、社会价值三个方面,以客户价值为核心,带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共同增长,做好客户策略、区域策略、产品策略、渠道策略、营运策略、和数字化策略“六大策略”,做实客户经营闭环和价值管理闭环,持续增强转型发展动能。

与此同时,产险方面亦实现新突破。年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太保产险保费收入突破2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6.8%,增速保持市场领先水平。

虽然承保综合成本率98.6%,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但是主要受自然灾害引起的赔付率上升影响,最终太保产险全年实现净利润73.76亿元,同比增长12.2%。

中国太保产险总经理陈辉表示,2025年公司将围绕集团要求,不断夯实工作基础:一是要践行“大保险”观念,积极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二是积极服务民生保障;三是提升专业经营能力,夯实公司进一步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在新能源车险赛道,太保产险有何表现?2024年,新能源车险保费占车险保费比例达17.0%。

陈辉在业绩发布上称,新能源车险的经营情况较前几年有明显的改变,2024年综合成本率下降了4个百分点。太保产险在新能源车险业务方面主要有两方面体会,第一是建立了垂直化的运营管理模式,降低运营成本;第二是集中化的理赔模式,同时通过科技手段,以此来不断降低理赔成本。

人工智能可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同等重要

“AI+”是中国太保新规划的三大战略之一。

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基础。2024年10月,中国太保收到了一份来自中国电子信息联合会的通知——中国太保获得 DCMM(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最高等级 5 级认证,成为全国首家通过DCMM5 级认证的保险集团。

实际上,中国太保早在2022年就启动并实施数据治理三年规划。2023年,规划“数智太保”战略;2024 年,启动司内数据破壁项目建设。

新领导班子对人工智能十分重视,引导布局“保险+科技”。傅帆认为,人工智能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技术进步,可能是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具有同等重要性的生产力革命,将会对包括保险行业在内的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将产生颠覆性影响。

中国太保副总裁俞斌也表示,近年来公司努力推动业务与科技的双向奔赴,赋能公司的高质量发展,在三个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一是以科技成就业务为目标的数字太保规划全面启动;二是在强化基础能力和自主掌控能力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三是守住了金融数字安全底线。

他解释称,中国太保对AI的布局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AI的研发。从2020年到22年,中国太保自主研发了AI的服务中台。AI服务的调用次数逐年提高,2024年达到15亿次。

第二阶段是保险大格局的建设。从2023年开始,中国太保搭建了保险业首个全信创的大模型底座。大模型目前的业务应用超过了30倍,数字劳动力覆盖了数千名探访员工。

第三阶段就是面向未来的AI加战略,目前中国太保正在谋划集团收入战略,AI加将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俞斌坚信AI将深刻影响未来的客户行为、商业逻辑和竞争态势。他表示,中国太保面向未来的“AI+”战略主要聚焦三个方面:一是新商业模式的探索,特别是运营形态及组织模式可能带来的改变;二是伴生风险的研究;三是企业本身的数字金融层面,主要是提升整体经营管理的效率。

但对于短期规划,俞斌表示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提高AI的普惠性,二是加快全员AI素养的培养,三是形成AI的创新组织和治理体系。

网络编辑:kuangyx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