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天:绍兴拆除金融炸弹
华联三鑫这个对当地举足轻重的庞然大物倒下,牵扯得由盘根错节的担保之链牢牢捆绑的地方经济岌岌可危。面对这颗发烫的金融炸弹,是在非常之时伸出政府之手拆除引信,还是等连环引爆之后按市场规则收拾残局?
责任编辑:吴传震 肖华
■专题:浙江资金链保卫战(上)
■编者按
金融海啸迎面而来,当美国政府正在争论救不救市时,中国政府——尤其是中国许多地方政府也在默默忍受着同样的煎熬。
浙江无疑是最为焦灼的省份之一。这个地方,不仅深深卷入全球化浪潮,经济与全球同凉热,而且由于长久以来金融力量不足和民间信用发达的现实与传统,形成了错综纠结的资金链条。
当恐慌与萧条联袂而来,庞大而脆弱的资金链网络摇摇欲坠。
政府开始行动,民间智慧也闪耀着火花。在各自不同的现实土壤与特殊情境下,绍兴与诸暨,便是其中两个典型样本。
不过,看起来现在只是刚刚度过最为糟糕的时刻,新的经济秩序能否在比过去更有生命力的增长方式上真正重建,依然有待观察。只有痛定思痛,真正强身健体,危机所受的痛苦才真正具有意义,这场惊心动魄的资金链保卫战,才能真正取得胜利。
在本期刊发的绍兴样本中,可以看到:
华联三鑫这个对当地举足轻重的庞然大物倒下,牵扯得由盘根错节的担保之链牢牢捆绑的地方经济岌岌可危。面对这颗发烫的金融炸弹,是在非常之时伸出政府之手拆除引信,还是等连环引爆之后按市场规则收拾残局?
绍兴政府选择了前者。当地官员说“这非上策,但无他策;非常之时,非常之策”。但是,政府伸手保卫资金链的最后结果,不仅取决于被人工呼吸救活的庞然大物能否恢复造血,还清那些并没有消失的巨额债务,而且取决于当地经济能否恢复健康、重建秩序。
幸运的是,当地政府已经目标明确地提出,将质量而不是数量规模视为经济政策的核心目标,推动本地企业和行业走向升级之路。
华联三鑫赢得了活下去的机会 图/资料图片
一家巨头企业倒下,让一场区域金融危机迫在眉睫。经过短暂激辩,当地政府强力介入,26天后,崩盘得以避免
2008年9月29日,华联三鑫突然停产,绍兴举县震惊。
纺织业占绍兴这个全国十强县经济总量的65%,每年产值1000多亿,华联三鑫在当地纺织业举足轻重:它每年可生产180万吨PTA(一种化纤上游原料),排名亚洲第一、全球第二,保护着当地纺织业不再在源头上受制于人——在它投产之前,绍兴周围25公里,每年消耗400万吨PTA,全部需要外购。“就像是半夜醒来发现着火了,往哪儿跑都不知道。”这是许多人听闻消息后的第一反应。
末路狂赌
华联三鑫反向做多,预期获利10亿,但如被逼空,要么认赔离场,要么接下巨量高价现货
停产并非毫无征兆。
从2005年投产仅半年已赚取1亿利润,变成2006年销售40余亿利润仅1000万,再到2007年巨亏9亿,华联三鑫犹如风中落叶般坠落。
风暴的气旋在2005年已开始聚集——国内PTA产能从这时开始急剧扩张,价格急剧下降——而这一时期,PTA的初始原料石油的价格却在狂涨。两个价格背道而驰,利润的失去已是必然。
在2007年的宏观调控中,由于利润微薄,纺织业被列入限制放贷的行业名单中,进入2008年,银行对华联三鑫,已从最初的蜂拥上门、争相放贷转为开始大幅削减其信用额度,资金链开始绷紧。
PTA价格继续下跌,华联三鑫的现金流开始应付不了资金成本。
2008年夏天,华联三鑫的管理层孤注一掷,筹集巨资,在郑州商品期货交易所对PTA期货做多。他们预期获利10亿,填补资金缺口,并希望借期货拉高不断走低的现货价格。
但这是一场毫无胜算的赌局:生产企业从事套期保值业务的原则是必须做空,当遭遇多方逼仓时,他们可以以现货交割;华联三鑫反向做多,如被逼空,要么认赔离场,要么接下巨量高价现货。
而当时,国际油价已到了每桶140美元的高位,更多的人对市场看空,做多,相当于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市场。
运气没有眷顾。7月,石油价格从每桶近150美元的高位掉头向下,雪崩式跌落,PTA的价格则继续下跌。9月中旬期货交割日到期,华联三鑫的末路狂赌一败涂地:除了交易亏损1亿多元,还必须以9405.55元/吨的均价接下21.16万吨PTA,需耗资20亿——即使不算每天每吨0.2元的仓储费,以当时的现货价格5400元/吨(之后最低曾跌到4200元/吨)计,账面亏损9亿多元。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老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