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公主》过时了吗?

观众被再次提醒注意到《白雪公主》的陈旧内核:女性被“带来灾祸的恶女”与“被祝福的处女”这两种标签分裂和对立。

(本文首发于2025年3月27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刘悠翔

真人版《白雪公主》争议中上映,经典童话过时了吗?

过时了

35%

没有过时

65%

电影《白雪公主》(2025)剧照。 (资料图/图)

在华特·迪士尼公司102年的历史上,《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部上映于1937年的动画电影不仅开创了迪士尼公主电影的传统,更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它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配音动画长片,同时也是一部融合了好莱坞和百老汇音乐剧典型模式的歌舞片,贡献了《嗨吼》(Heigh-Ho)、《吹口哨干活》(Whistle While You Work)、《总有一天王子会降临》(Someday My Prince Will Come)等脍炙人口的歌曲。

自迪士尼从2015年的《灰姑娘》开始将其历史上最受欢迎的动画长片一一改编成真人电影,不难推测终有一日会轮到《白雪公主》。2025年3月21日,真人改编版《白雪公主》在重重争议中上映。制作成本约为2.7亿美元的《白雪公主》在北美的首周末获得4300万美元票房,低于4800万-5800万美元的预期,在国外电影评分网站IMDb上的评分一路跌至1.7(满分10分)。《白雪公主》在中国大陆上映五天的票房仅为679.4万元人民币,在豆瓣网上开分4.3(满分10分)。

与近九十年前《白雪公主》取得的文化与商业成功不同,真人改编版《白雪公主》让人们怀疑迪士尼是否还具有让它享誉全球的文化创意。更重要的是,它让人们思考改编经典童话如何真正做到与时俱进,而不仅仅是空喊口号。

从格林童话到迪士尼的“白雪公主公式”

迪士尼与《白雪公主》的故事要从童话的演变讲起。

童话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吸收了民间传说的诸多母题、主题和符号,成为了一个独树一帜的文学体裁。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德语与比较文学终身名誉教授杰克·齐普斯(Jack Zipes)是当代西方儿童文学和童话研究领域最重要的学者之一,他将1812年至1912年看作欧洲和北美民间传说、童话的黄金时代。正是在这一时期,西方考古学家、语言学家和民俗学家开始收集和整理民间口头故事,这股热潮由格林兄弟带动,他们在1812年出版了第一版《儿童和家庭故事》(即《格林童话》),这本故事集在20世纪成为全球第二流行的读物;童话被社会制度化为一种适宜儿童阅读、向其灌输主流价值观的文学形式,并因此呈现出明显的幼稚化与洁净化倾向。

齐普斯指出,童话故事在制度化过程中最重要的“革命”正是由华特·迪士尼制作的《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带来的:“虽然早在19世纪90年代,童话故事就已被改编成电影,但迪士尼是第一个使用此方案的,即用彩色技术把百老汇与好莱坞音乐剧融汇进童话故事并将其演绎出来,除此之外,还印刷书籍、唱片、玩具和其他工艺品来配合它的电影。”

华特·迪士尼是最痴迷于童话故事的早期动画师之一,早在1922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