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的换船生意
“你只要屏住呼吸,扛得过去,等到下一个高峰期来,一样还能挣钱。”
“发展新能源船舶肯定是大势所趋,这对江淮运河、长江生态保护都意义重大。”
“我们一下子投四个亿,如果政策不兑现,那企业就死掉了。”
发自:安徽铜陵、山东济宁
责任编辑:顾策
“太热了,现在是供需两旺。”一位船商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这一天是2025年2月28日正午,铜陵市枞阳县双龙村长江堤旁,安徽港航陆海装备有限公司枞阳船厂举办开工仪式。很多船商一边参观船厂,一边分析着今年的船市。
枞阳船厂的前身——枞阳县东方造船有限公司,曾是安徽省最大的民营船企。2007年,浙江东方造船集团投资10.8亿元在此建设造船基地,计划年产能40万吨,并承接了荷兰船东9亿元的10艘多用途货船订单。
一年后,全球金融危机来袭,东方造船集团资金链断裂,2012年从伦敦证交所另类投资市场(AIM,为那些不够资格在伦敦证交所正式上市的公司所设的市场)退市,安徽基地停产。
如今,这个闲置多年的资产终于有了接盘者。
枞阳船厂与池州市仅一江之隔。南方周末记者 赵继林 图
枞阳船厂项目总投资6.7亿元,由安徽省港航集团旗下铜陵港航投资建设集团(简称铜陵港航)和山东省港口集团旗下山东港陆海装备集团共同投资建设。不同于传统船舶,该项目计划打造集制造、维修、拆解于一体的新能源船舶基地。
这次合作被各方寄予厚望:于铜陵港航集团而言,这是公司转型的重要一步;山东投资方瞅准的是稀缺的船台资源,并借此进军内河船运市场;枞阳县则计划将该项目在内的港区经济打造成全县百亿产业之一。
“你只要屏住呼吸,扛得过去,等到下一个高峰期来,一样还能挣钱。”前述船商说,从2020年左右,全球船市又开始热闹起来,“国内很多船厂的订单排到了2028年以后。”
据船运咨询机构克拉克森统计,2024年全球新造船订单量创下17年以来最高。全球船厂共签订新船订单2390艘合1.7亿载重吨,6555万修正总吨。其中,中国船厂订单以修正总吨计占到全球市场份额70%。
2024年,替代燃料动力新签订单量创历史纪录,订单量达820艘合6221万总吨,在新签订单中占比超过50%。其中,共计104家船东进行替代燃料动力船投资。
这是一个急剧扩张的市场。随着航运业能源转型引发的新一轮环保船舶订单潮,造船业正在经历新一轮产能扩张,越来越多闲置船厂正在重启运营,而枞阳船厂只是其中之一。
船王“搁浅”
2007年6月,“温州船王”陈通考在国内考察一圈后,决定将新的造船基地落户到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后划归铜陵市),计划总投资10.8亿元。引进东方船厂集团曾被视为该县最出彩的招商项目。
早在1986年,陈通考就创立了东方造船集团。在2000年后的航运业景气时期,企业规模迅速壮大。2007年,东方造船集团成为温州市唯一一家工业销售产值超过10亿元的造船公司。
据《时代周报》报道,陈通考之子陈国俊称,2007年时造船市场行情很好,东方造船集团手头有许多订单。当时温州基地已没有更多空间造船。
枞阳拥有84公里长江岸线资源,可通万吨级船舶,从选址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星歌
日升之屋
船市复苏并火热当然是好事,但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强监管,避免期间埋下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