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的辉煌,“复制人”的尴尬
责任编辑:陈玲玲
从风格化和商业性两个维度来衡量,奉俊昊无疑是韩国导演的翘楚。凭借《寄生虫》斩获奥斯卡最佳导演等重磅奖项后,奉俊昊身上更凝萃出一种兼具本土特质与全球视野的独特标识,这令他的新作《编号17》天然获得极高的期待。
这点与李安很像,尽管他们在题材选择和创作风格上大相径庭,但《卧虎藏龙》与《寄生虫》都将 “本土性+全球化” 这一理念发挥到了极致,打破文化界限,引发广泛共鸣。更有趣的是,奉俊昊的新作《编号17》似乎也陷入了与《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类似的困境,它们都制作精良,却也给人一种与当下环境格格不入、不合时宜之感。
为了清晰阐释这种不合时宜,我们有必要梳理出韩国语境下的奉俊昊与好莱坞语境下的奉俊昊。以《雪国列车》为分界线,在此之前我们看到的是极具韩国本土特色的奉俊昊。从早期作品《绑架门口狗》(2000),到声名大噪的《杀人回忆》(2003),再到《汉江怪物》(2006)和《母亲》(2009),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