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曾毓群:四大问题制约储能发展

“一是电能量市场电价浮动区间较窄,无法真实反映市场需求。二是辅助服务费用分摊机制尚未打通,仍作为‘成本项’在电源侧零和博弈。三是新型储能容量电价实施细则尚未出台,项目补偿难以落实。四是部分储能并网运行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寿命跳水、容量打折等质量和安全问题,严重影响调度运用。”

责任编辑:曹海东

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受访者供图

“新型储能”又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继2024年“发展新型储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指出:“新培育一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商业航天、北斗应用、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储能技术发挥重要支撑、调节作用,而新型储能一般指的是除抽水蓄能以外的其它各类储能形式。

2025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文提出新能源发电全面市场化,且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的前置条件。政策松绑后,储能行业站在市场化的十字路口。

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认为,相较国外,我国储能的市场参与机制尚不完善,储能价值难以充分发挥。“建议进一步完善储能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