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础研究经费到“拎马桶”问题,上海代表团审议预算报告现场
在2025年的预算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金量增加百分之八点几,基础研究经费总量增加百分之十几。”他认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自由探索的最主要来源,也是大部分青年科学家能够承担的第一个国家项目。在这个意义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金量“增加得有点慢”。
责任编辑:钱炜
2025年3月7日上午,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审议预算报告,上海科技大学副校长印杰与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正在做计算。(南方周末记者韩谦/图)
“去年是1464亿元,今年是1466亿元,增加0.1%。”上海科技大学副校长印杰注意到了预算报告里中央本级教育支出安排里的高等教育支出数据。
在印杰看来,这笔钱是部属高校真正能自由调配的,是“吃饭的钱”。在优质本科扩容的背景下,这笔经费增长得太慢了,“我觉得国家今年如果(预算)有增量,应该在这块再补一点”。
“说得太好了!”印杰话音未落,坐在他左侧的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说。上海理工大学校长丁奎岭则朝他竖了个大拇指。
2025年3月7日上午,全国人代会召开的第三天,上海代表团分组审议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这是个教育界人士颇多的代表团,南方周末记者梳理发现,上海代表团至少有12名来自高校的代表。在当日上午的分组审议中,多名来自教育领域的代表建议,要加大基础研究中自然探索经费的投入。
除了教育领域在呼吁提高资金投入,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顾军也在会上向国家部委提需求,“恳请支持上海用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
建议增加自由探索经费
“作为一线老师,我感觉到基础研究经费增加了,但主要增加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