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III仅三生物与自由基衰老理论重要奠基人Halliwell教授正式启动麦角硫因科研合作

从 “抗氧化领域备受瞩目的成分” 迈向全球更广泛的应用 仅三生物积极推动行业发展

2025年2月25日,GeneIII仅三生物与国际抗衰领域知名学者、自由基衰老及麦角硫因理论奠基人Barry Halliwell教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正式开启麦角硫因科研合作协议。这一合作标志着中国企业在全球抗衰干预科学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也再次印证了仅三生物“以技术变革推动产业升级”的战略定力。

作为仅三生物的创始人兼董事长,丁威接受了有关媒体专访,他以一贯的务实与激情,讲述了仅三如何试验实现从实验室到工程化量产的突围,在国际抗衰赛道逐步崭露头角、彰显中国力量的创业历程,并首次深度解读与Halliwell教授科研合作的战略意义。

一、技破局:合成生物技术让黄金价麦角硫因走向大众

仅三生物用了三年时间,实现了麦角硫因品质、产能、成本全面领先,让麦角硫因走进千家万户”—丁威

“麦角硫因,这种 1909 年被发现的天然抗氧化剂,因其超小分子结构和独特的细胞线粒体保护机制,在抗氧化领域具有较高的价值”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麦角硫因只能从灵芝、松茸等菌菇中提取,其成本长期居高不下,难以大规模应用。

2021年,丁威带领团队创立仅三生物,瞄准合成生物技术这一风口。仅三生物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汪洋博士,是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药学博士、美国UIUC生物医学博士后,在汪洋博士的带领下,仅三生物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快速实现了麦角硫因的cGMP工程化量产。“传统提取方式注定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我们必须用工程化思维重构生产链。”丁威介绍,仅三通过合成生物技术,成功完成了菌株构建、发酵、提纯、工程化量产的“四棒接力”环节,将麦角硫因原料纯度做到99.99%[1],月产能3-5吨。

仅三生物在产品应用方面,始终扮演着行业积极推动者的角色。仅三生物成立以来,积极推进麦角硫因的市场应用。在护肤品应用方面,2023年仅三生物联合众多科研机构及企业共同开启了《化妆品用原料麦角硫因》团体标准的制定;2024年,仅三生物更是主导制定了《护眼用麦角硫因洗眼液质量安全规范》团体标准。在原料安全性方面,仅三生物并通过了获美国 FDA 美国食品安全的 GRAS 认证,为其全球化布局铺平道路。

二、略升:携手Halliwell教授,为抗衰科研带来全新突破与机遇

我们与Halliwell教授的科研合作一次科学理论与产业实践的历史性握手。”—丁威

2025年2月25日,仅三生物与Barry Halliwell教授的科研合作签约仪式在新加坡国立大学顺利举行。ESG新加坡企业发展局代表、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院代表、仅三生物企业代表和客户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意义非凡的时刻。

Halliwell教授是自由基衰老理论的奠基人,以其50余年的自由基研究,为麦角硫因的抗衰机制提供了关键理论支撑。据悉,Halliwell教授不仅是全球引用率最高的科学家之一(H指数171),还曾获美国自由基生物学和医学协会终身成就奖、科睿唯安'引文桂冠奖'[2]。

在签约仪式上,Halliwell教授分享了麦角硫因(EGT)在护肤领域的抗衰效果,他表示,“非常感谢GeneIII仅三生物,在麦角硫因尤其是眼部研究领域给予我们的支持。”Halliwell教授在讲话中强调。

丁威董事长表示,此次合作源于双方的深度共鸣。“理论研究的突破需要产业端提供大规模、高纯度的原料支持,基于麦角硫因原料优势,我们将其应用于护肤品领域,获得良好的市场反馈。”丁威透露,即将落地开展一系列的麦角硫因科学研究项目,尤其是在麦角硫因在眼部领域的研究上。在丁威看来,与 Halliwell 教授的合作仅是仅三集团全球化战略的起点。近年来,仅三已与诸多前沿机构建立学术联系,并吸引了国际投资界的目光。丁威透露,公司正计划以 “技术输出 + 本土化运营” 模式切入国际市场。

这一布局背后,是仅三对行业趋势的敏锐洞察。 “消费者不再满足于‘概念添加’,而是追求有科学背书、功效可视化的产品。” 丁威认为,这正是仅三的优势所在 —— 通过产学研闭环,将前沿成分转化为真实需求。

、行业整合:重塑产业价值链,焕发核心价值

"任何产品成为伟大商品的必经之路,是赋予其持久的商业生命力。第一次是可口可乐从药用配方转型为带来愉悦的饮料,第二次是戴比尔斯将钻石与永恒爱情绑定。我希望第三次变革,是让麦角硫因承载更年轻的意义。"——丁威

商业创新的核心能力在于两点:创造价值与引领共识。仅三生物的成功,源于丁威对行业逻辑的深刻洞察——通过掌握核心技术,推动传统技术工业化改造,形成"技术研发→工业化生产→产品转化→市场拓展→资本运作→持续创新"的闭环体系。这一模式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谈及股权结构与管理理念,丁威坦言其深受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影响:"核心员工共同持股,才能激发团队原动力。作为团队中最年长的成员,我更倾向于通过领导力与示范作用,凝聚全员对事业的热情。"

此外,丁威将跨国企业23年的管理经验融入仅三生物的企业文化,实现了传统外企管理理念与本土创新企业的高效融合。这种文化整合不仅提升了组织效率,也为公司全球化战略奠定了基础。

商业价值的重塑不仅在于产品创新,更体现为对'研发-生产-市场-资本'全链条的整合重构。仅三通过核心技术的突破,将麦角硫因从稀有成分变为大众可及的产品,这一过程不仅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也为整个抗衰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未来展望:抗衰科技惠及每一个普通人

“如果麦角硫因只能服务1%的高端人群,那我们的创新毫无意义。”—丁威

丁威分享了仅三生物的长期发展规划:期望构建一个以麦角硫因为核心的抗衰业务体系。仅三生物打算持续拓展麦角硫因的应用场景,并计划推出 “麦角硫因 +” 复合配方产品,有望发挥协同作用,为抗衰提供更多可能。此外,公司正在探索 “原料 - 产品 - 服务” 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比如与医疗机构展开合作,尝试开发个性化抗衰方案。“Halliwell教授在我们《麦角硫因之书》上的留言——‘对创新产品致以温暖的敬意’——是对团队最大的鼓舞。”丁威说,“但真正的成功,是让曾经遥不可及的‘黑科技’,变成每个人触手可及的日常选择。”

结语:中国合成生物力量的崛

仅三生物在短短三年时间里,于所在品类取得了突出成绩,在市场中崭露头角。同时,企业还与国际学术领域的权威专家建立合作关系。其发展历程彰显出中国企业在合成生物赛道上蕴含着强大的发展潜力。在丁威的蓝图中,仅三不仅要成为麦角硫因的“全球工厂”,更要以中国智慧,为抗衰产业的未来发展贡献关键力量,推动行业的持续进步 。正如Halliwell教授所言:“科学无国界,而仅三证明了,创新可以来自任何角落。”

  • 数据来源:微谱分析报告,报告编号:SHA01-2311-824-FX-01R2
  • 信息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2024年11月11日《新加坡国立大学Barry Halliwell教授访问上海有机所》

注:文中提及的各项技术研究工作,其依据均来源于公开的学术交流信息。而原料安全评估结果,是针对特定生产批次的成分所进行检测得出的,该结果与产品实际使用时所产生的效果并无必然联系。

网络编辑:kuangyx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