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路明:科技创新,核心是敬畏市场规则

目前,通过市场化创新激活体制内科研活动的条件已经成熟。

保持对市场规则的敬畏,是深圳科技创新长盛不衰的根本。

如何把规模巨大的科研系统导入解决问题的轨道,是广东科技创新面临的重大课题。

发自:深圳

责任编辑:张玥

“产业变革由技术革命催生而成,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性变量。”2025年2月5日,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说道。

广东是制造业大省,创新是其发展的驱动力。在全国都在提倡科技创新的当下,回望来时,广东科创走过了一条怎样的路?展望未来,它又该如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为此,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了深圳市源创力离岸创新中心总裁周路明。他担任过深圳市科技局副局长、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副院长、深圳市科协主席等职务,曾主持制定了深圳市一系列科技创新重大立法、决策研究工作。

深圳市源创力离岸创新中心总裁周路明。农健/制图

深圳市源创力离岸创新中心总裁周路明。农健/制图

以市场化创新为核心重构创新体系

南方周末:你一向坚持市场化创新,该如何理解这个词?

周路明:市场化创新,就是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

如今,大家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并无异议,关键在于创新体系是以市场化创新为主轴构建,还是以科研系统为核心构建。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直接关系到创新资源配置的方式、政策工具的方向,并将最终决定创新体系投入产出的效率。

长期以来,中国的创新体系主要以科研系统为核心进行构建,政府把钱投到科研机构做研发,并通过成果转化的方式拉动产业技术进步。上世纪90年代,部分国家在科技创新领域对成果转化模式进行了重大修正,提出了基于产业问题导向的研究范式。

几十年来,我们的实践结果证明,以科研系统为核心未能很好地解决产业端的“卡脖子”问题。如今,应当从实践出发,以市场化创新为核心重构创新体系。也就是说,战略重心要围绕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动展开,重塑产学研关系、资源配置方式以及组织方式。

南方周末:为什么说以科研系统为核心未能很好地解决“卡脖子”问题?

周路明:一是对“卡脖子”问题的错误解读。过去一段时期,一种说法被广泛接受:技术被“卡脖子”的原因是基础研究投入不够。基础研究确实是发展产业核心技术的重要基础,但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