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打假人:市场清道夫还是敲诈勒索者?
在职业打假人泛滥的背后,是一场场围绕利益的激烈博弈。从曾经的暴利时代到如今的规范之变,打假江湖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发自:广州 北京
责任编辑:陈雅峰
为了给家里多一份收入来源,全职妈妈陈怡2024年年初在社交平台上售卖自己泡的虫草人参养生酒。几个月后,她迎来了一笔3800元的“大单”,对方通过平台加微信后购买。
对方收货后,次日告知陈怡该产品属于三无产品,并发送了相关的法律条文和赔偿案例,随后提出索赔约4万元。陈怡的第一反应是对方在骗钱,没想到对方已经写好了诉状并递交至法院。第一次接到法院电话时,她依然觉得是诈骗电话。当意识到自己可能真的惹上官司时,她“吓得慌了神,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
通过网络搜索,她发现自己碰到了职业打假人。有许多像她这样的小商家,也曾遭遇过类似索赔。以牟利为目的的职业打假行为已经成为一种现象,或许用“职业索赔”来形容更为贴切。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对11家连锁零售、餐饮企业,以及一家前置仓线上平台、两家外卖平台进行的监测显示,2023年有2.4万名“职业索赔人”发起了73万件索赔投诉,其中以食品安全为由的投诉多达22万起。
枸杞商家张良曾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成功应对打假人的经历,因此收到许多同行的求助。他认为,商家之所以被打假人盯上,大多是因为自身存在一些问题。许多小商家对《食品安全法》并不熟悉,而打假人通过高额索赔的方式,无意中完成了一次“普法教育”。这样的代价对大多数人来说难以承受,“不少同行因此倒下,甚至转行去做了打假人。”
在利益的驱动下,职业打假人的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为了进一步扩大规模并获取更多的利益,他们通过收徒的模式将自己的打假经验和技巧传授给新人。徒弟们在师傅的指导下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培养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学习如何寻找商品瑕疵、掌握投诉技巧以及如何与商家进行谈判以获取赔偿。
职业打假人队伍鱼龙混杂,其行为展现出双刃剑的复杂特性:一方面,他们是消费者权益的捍卫者,像头部网红“东北雨姐”“疯狂小杨哥”等被曝光售假的事件,让食品行业诸多内幕得以曝光;另一方面,他们也让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商家不堪其扰。在直播带货兴起、传统电商下滑、实体生意难做的当下,职业打假人与商家之间的矛盾变得更加激烈和复杂。
“餐饮生意本来就不好做,如果多来几次,我们只能关店。我们也下载了一些规定性的文件,但内容太多了,做小生意的,谁懂那么多东西?”
依法处理
马超近来收了一个新徒弟,教他如何成为职业打假人。他让徒弟在某外卖平台上购买两份商品,在市场监管局的投诉平台12315填写投诉,两天后就收到商家请求调解的信息。
“我们这边的方案就是按照《食品安全法》退一赔十,不满1000元按1000元赔偿,发给他。”马超对徒弟发出指示。
“现在生意难做,能否协商少一些呢?”徒弟向马超转达商家的回复。
“不太行诶,你虽然是小品牌,但小品牌得有担当,爽快一点。”马超熟练地发去话术,商家果真没再挣扎。马超教育徒弟,“不要相信人性,越有钱的人越小气,没钱能在南京这个地方开两家店?旅游景点外面的房租估计一年都得几十万,更别说人工了,销售员工资最起码得七八千。”
马超自称“打过上千次假”,练就了一副好口才,“商家协商都会杀价格,我多说几句话就能多挣几百。”他今年22岁,接触打假行业已有8年,最初接触打假是初三看新闻的时候。上中专后他把过年收到的3000元红包当“创业资金”,找来《食品安全法》和诉讼材料,一边学习一边实践。
马超学习成绩差,中考时语数英成绩加起来只有120分,但他在打假上找到了学习的热情,对照各类强制性国家标准来找寻有缺陷的商品,利用相关法律法规向商家索赔金钱。常用的标准如GB2706-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8050-2011(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还有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例如GB2706,每一项添加剂都有标注允许使用品种、使用范围以及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找那些使用范围小的,再去大量地扫货,看商品配料表,如果有不在范围内的商品添加了,就是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
“这款产品问题就是超范围添加植物炭黑。”马超用一张面包的配料表举例,根据GB2760-2014,植物炭黑的允许使用范围有糕点、饼干、膨化食品等,但面包不在范围内。“一个新添加物出来,会用在很多种的产品里,要根据添加物的特性去找,找产品的逻辑思维就是裂变。”
除了超范围添加,马超打假的另一类问题是违法添加,一些未列入《新食品原料(新资源食品)名单》的物质会被一些商家误以为可以添加而写进商品宣传页和配料表,不需要做食品检测就能判定。马超最近瞄准的是“蝶豆花”,一种蓝紫色的热带藤蔓植物,被认为富含花青素,具有抗氧化和明目的作用,但它属于非食品原料。
马超几乎把市面上所有添加蝶豆花的商品买了一遍,包括气泡水、奶茶、点心等等,他让徒弟买的商品就是一款糕点店售卖的蝶豆花冷糕。在外卖平台上购买,送到糕点店附近的酒店前台,再让外卖员拍摄一张附带小票的清晰照片,就可以用照片和订单截图在12315投诉平台对糕点店发起投诉。所属辖区的市场监管局在受理投诉后,会优先让商家与投诉者进行调解,调解环节就是职业打假人获利的空间。马超不会直白地提出索赔,“要委婉一点,我跟市场监管的人说按照《食品安全法》来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马超可以向商家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赔偿的金额不足1000元时,按1000元算。有的商家会态度强硬地砍价,马超为了避免麻烦也会妥协,600元是他的底线,但在徒弟这一单中,马超认定,在省会城市景区附近经营的商家一定不缺钱。
马超不知道的是,这家位于老城区的店由一对中年夫妻独立经营,糕点的制作和销售都是自己完成,店铺的利润并不高,用于赔偿的1000元也是两人凑齐的。他们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赵立宇
暂不留名
钻法律空子赚钱的太多了,打假的算最轻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