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一年,欧洲碳边境税四个疑问待解丨绿评

CBAM收入是否直接用于“支持第三国脱碳”?欧盟目前的气候融资力度足够吗?出口国内部设置碳价,可行吗?CBAM对中国的影响小吗?

责任编辑:汪韬

当地时间2025年1月28日,法国巴黎,Mission H24展位上的氢能汽车。目前欧盟CBAM征收碳关税的范围包括钢铁、水泥、铝、化肥、电力和氢这六个行业相关产品。视觉中国/图

当地时间2025年1月28日,法国巴黎,Mission H24展位上的氢能汽车。目前欧盟CBAM征收碳关税的范围包括钢铁、水泥、铝、化肥、电力和氢这六个行业相关产品。视觉中国/图

倒计时一年,欧洲碳边境税就要正式实施了。

作为全球首个“碳边境税”,欧盟CBAM(全称碳边境调节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于2023年5月17日正式生效,并于同年10月1日进入过渡期——在过渡期内,企业只需报告相关进口到欧盟的产品中所含的碳排放量,无需实际支付碳关税。过渡期将在2025年12月31日结束,之后,欧盟将对相关进口产品正式征收碳关税。

最后一年过渡期内,这一全球争议的政策将会接受更多的审视,也有疑问待解。

疑问一:CBAM收入是否直接用于“支持第三国脱碳”?

CBAM的提出是为了应对碳泄漏。欧盟在其2021年的CBAM提案中提出:“只要欧盟的大量国际伙伴没有达到与欧盟相同的气候雄心,并且温室气体排放价格仍然存在差异,就存在碳泄漏的风险。”

由此,欧盟认为,CBAM的设立具有为“支持第三国脱碳”(第三国指欧盟成员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的目的,强制其贸易伙伴承担与欧盟同等水平的碳成本。

而外界普遍的质疑是,这些成本增加了第三国负担,脱碳之路更艰难了,“继续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发达状态”。

不少观点认为,CBAM获得的收入应当返还给出口国用于碳减排(详见南方周末报道《专访欧盟委员会首席科学顾问组副主席)。但对此观点,欧盟各方的态度一直来回摇摆。

2022年,欧洲议会在CBAM法规提案的修正案中提议,尽管CBAM证书销售产生的收入将被纳入欧盟预算,但欧盟应将这部分收入用于资助最不发达国家低碳转型,并提出,每年的资助金额最起码和出售CBAM证书得到的收入持平。

但由于该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