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亚太地区旅行安全指南:旅行全面复苏,哪国最安全?
编者按:
然而,国际游客数量快速反弹所带来的人群集聚性风险压力,已在亚太地区逐步凸显,部分地区不稳定的自然环境、复杂的社会政治局势、落后的基础设施条件等因素,也助长了旅游风险的滋生。
近年来,亚太地区相继发生多起旅行负面事件,包括2022年10月韩国梨泰院踩踏事件、2023年12月印度尼西亚火山喷发事件、2024年3月印度女游客遭强奸事件、2025年1月泰缅边境中国演员遭拐骗事件,以及近期中国台湾女星徐熙媛赴日期间患流感并发肺炎病逝事件等,不仅折射出该地区潜在的旅行安全风险因子,也加重了中国游客对亚太地区旅行的安全顾虑。
旅行安全是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游客出行的基础保障。然而,国内外研究目前少有专门针对亚太地区旅行安全的榜单。因此,南方防务智库此项研究报告将为中国游客国际出行的安全保障提供参考,设计符合亚太地区旅游业背景的评估指标体系,并收集相关权威数据,对亚太国家旅行安全作出排序和分析,以填补当前的研究空白。
责任编辑:姚忆江
亚太地区旅行安全指标体系的设计,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共包含“自然环境水平、社会安全水平、公共卫生水平、业务安全水平和风险管理水平”共5个一级指标和“气候变化风险、谋杀率、医疗卫生水平”等16个二级指标,数据来源主要包括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世界银行、世界经济论坛、世界卫生组织、经济学人集团、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以及南方防务智库专家团队的评估结果。
数据测量范围主要是2021年至2024年,测量国家的选择综合世界经济论坛、联合国旅游组织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对亚太国家的统计范围,共包括以下20个国家:
赋权和赋值方面,指标权重的分配根据层次分析法、熵值法和专家团队讨论调整进行综合拟定,兼顾主客观标准;指标数值的匹配基于权威数据的收集,再通过归一化计算或分段赋值法,将其全部转化为1至5数值,其中1代表安全水平最低,5代表安全水平最高。各国的旅行安全总分由所有指标数值加权求和得出。
安全极化与多元风险并存
此项南方防务智库研究报告结果呈现“两端极化性”“风险多元性”“指标反差性”三大特征。
“两端极化性”表现于新加坡和巴基斯坦分别是唯一一个低风险和高风险国家,总分显著区别于其他亚太国家,显示出亚太地区旅行安全局势的两极分化趋势,地区安全呈现高度不均衡性。
“风险多元性”表现于自然、社会、卫生和事故风险均普遍存在于亚太多国,尤其是南亚地区在所有指标得分中均排名地区末位,且低于亚太平均值,呈现出南亚地区安全水平的全面滞后和系统性挑战。
“指标反差性”则表现于总分较高的国家在个别二级指标上表现弱势,如新加坡的“食品安全水平”、日本的“社会友好度”和澳大利亚的“恐怖主义水平”等。
反之,总分较低的国家也存在强势指标,如尼泊尔的“社会友好度”排名亚太榜首,以及斯里兰卡的“气候变化风险”排名和多国并列亚太第二位等。
从总分排名来看,新加坡是亚太地区旅行最安全的国家,其次是日本、澳大利亚、文莱和新西兰,而巴基斯坦是最危险的国家,其次是孟加拉国、印度、菲律宾和斯里兰卡。
新加坡在1至5分值区间得分4.76分,远高于第二名日本(4.26分),是本次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吴依兰
海燕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