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肉“熄火” ,“素食经济泡沫”破灭?丨世界豆类日

一位素食者曾感慨:“植物肉很好,但它还不够‘像肉’,也不够便宜。”

未来,或许我们不会完全放弃吃肉,但可以选择吃更多的豆类,正如一位素食者所说的:“每一颗大豆,都是我们对地球的一份承诺。”

责任编辑:曹海东

2020年4月27日,以“植物肉”为原料的“植培黄金鸡块”产品在肯德基上海和平店首次公测。视觉中国|图

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有一种食物不仅是优质、廉价的蛋白质来源,更是最接地气的“百变明星”。无论北方的豆腐脑、南方的豆花,还是川菜中的麻婆豆腐、江浙的素鸡,它无处不在。

它就是豆类。在中国古代,它就与稻、黍、稷、麦并列为“五谷”。随着全球对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注,豆类又迎来了“高光时刻”。植物肉——一种以大豆、豌豆等植物蛋白为原料的“人造肉”,迅速成为食品行业的新宠。 

2025年2月10日,是第七个世界豆类日(World Pulses Day)。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官网,2025年世界豆类日的主题被定为:“豆类:为农业食品系统带来多样性”,口号则是:“爱豆类,健康饮食和地球”。

人们为何应该吃更少的肉,去选择更多的豆类?我的采访对象曾给出了很多答案,他们笃信全球人口增长、气候变化和资源短缺的压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