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黑:我的创造力来自我的困惑
编者按:
“虚构是可以赋形的,你想不明白的东西,经过虚构的方式去创造之后,它可以变成另外一个你能看到的形状,这个形状不一定能给你答案,但是你确实看到了另外一个形状。”
责任编辑:李慕琰
2020年4月,上海,静安区主干道北京西路附近,有一处闹中取静的小区“北京新村”。(视觉中国 图)
王占黑的目光还是被老社区里形形色色的人物所吸引。
上大学之前,她的生活经验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城市中的老社区。城市里被命名为“某某新村”的老工房群落,往往看上去却并不怎么“新”,可它们也曾是城市工人群体的新房。那时候,工人们搬进一座又一座六层楼高的“新村”,从弄堂里逼仄的螺旋式空间变为敞亮的两室一厅,“这是一种令人兴奋的居住更新体验。 ”王占黑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然而很快地,新世纪以来的二十多年里,更新的楼盘拔地而起,年轻人们又搬出“新村”的单元楼,去往更高的公寓,更大的户型,“于是小区成了老小区,工人新村成了旧新村,留下来的,多是老人、穷人,以及外来务工的新居民。”
新书《正常接触》出版之前,王占黑出版过三部中短篇小说集,里面的故事大多来自这些曾经的“新村”。在一切按部就班的正常生活里,王占黑描摹着老社区里各种老旧的生活细节,她写小区的保安、棋牌室常客、彩票店玩家、卖菜的、做早点的、开杂货店的、五金铺的,写马路口给人补衣修伞的老夫妻打赌房子会不会拆迁……然而,当疫情突然来临,这些城市肌理中最基层的细胞该如何生活,他们对未来有何期待?甚至于动物,那些生活在逼仄空间里、但和主人有着亲密关系的宠物,它们的命运又该如何?王占黑的目光没有离开过他们,只是这一次,一种特殊的外力让他们原有的生活比那些住在“楼盘”里的人更加易碎。
《正常接触》由六个短篇故事构成。街道里的人们,好像被什么东西困住似的,想找到老朋友,老朋友失联了,想去看东京奥运会,奥运会延期了,想出门,门却被一把无形的锁锁住……《献给芥末号》这一篇里,主人公嘉宝想起她小时候经常去的动物园里那只狒狒海蒂娜,曾经,去看海蒂娜是她最开心的事,但经历了一些事情后,嘉宝对海蒂娜的态度完全变了,她说:“海蒂娜真的太辛苦了。她有天台吗?想尖叫吗?她会突然反应过来,自己将在这个有秋千和假山的地方住一辈子吗?”
2025年1月,《正常接触》被评为南方周末2024年度十大好书,评语里特地提到了“公共记忆”。对于王占黑来说,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星歌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