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行花街何成广州生活美学? “千言万语全在花里”

就连日常的蔬菜也会出现在花市上:葱、蒜、生菜、红萝卜、芹菜,各有可解释的意头,葱蒜代表“聪聪明明”“精打细算”,生菜谐音“生财”。

对传统花农来说,种花是9月份以后的事情。农民郑伟棋采用水稻和花卉轮种的方式,春天种植水稻,7月水稻收割后,他把田晒干、晾干,然后培土、翻土,到9月开始搭花棚,改种百合和剑兰。

对卖花人而言,花市也是一年生意的晴雨表,如果在花市上卖得好,寓意为一年生意都能顺风顺水。

在广东,家长都很支持孩子参加这样的社会实践,很多家庭背景不错的孩子也都会被家长拉去迎春花市上卖花,去体会赚钱的不易。

(本文首发于2025年1月30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刘悠翔

2025年1月25日,广州西湖花市开市。 (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图)

从哥斯达黎加起飞,经两次中转跨越数千公里,穿着一身红色唐装的华人曾福财终于落地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他的妻子黄少芳和女儿捧着一束百合花,在飞机到达处等待他。

对广东人而言,每年过年,有一件事的重要程度不输看春晚,那就是行花街。

“行花街”即逛迎春花市,从农历腊月廿八直至除夕夜,“唔行花街,唔算过年”。行花街也通常和“转大运”联系在一起——买花代表花开富贵,而踏过搭建在花市中央的主牌楼的门洞,来年便能行好运。

越秀区西湖迎春花市是广州迎春花市中历史最悠久的传统花市,享有“百年花市”的美誉。其起源可追溯至明末清初,当时花市从分散的“花渡头”逐渐固定在西湖路、教育路一带。春节逛西湖花市,是“老广州”的风俗习惯。

2021年,春节(行花街)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4年,“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5年,越秀西湖花市于1月25日上午8点30分开始至1月29日凌晨2点结束,为期4天。

纪录电影《行花街》是目前唯一一部有关行花街的影像作品,该片多线索、多侧面地记录了2024年行花街的全过程。整部纪录片历时一年半,由国内非遗影像研究学者刘广宇团队完成。

“在市场行为之下,行花街实则是广州人的生活美学在年关的一种集体无意识爆发。”刘广宇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他们的追求是一种特别实在的追求,对更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是摆脱苦难,就是希望越来越好。”

1960年代花市电影拍摄现场。 (《广州城市记忆之花韵千秋》/图)

“他们对鲜花没有一点虚妄的情感投射”

外地人若是第一次来广州逛迎春花市,就仿佛进入一场猜谜游戏现场。

金桔、桃花是迎春花市上最常见的花卉,寓意“大吉(桔)大利”“大展宏图(红桃)”,“五代同堂果”(学名乳茄)也因其色泽金黄、形状特殊而十分畅销。蝴蝶兰被塑造成聚宝盆的形状,花名则以“藏宝图”“财运亨通”“好运爆棚”居多。在其他地区可能有所避讳的菊花,在广府文化中则象征长寿和健康。

就连日常的蔬菜也会出现在花市上:葱、蒜、生菜、红萝卜、芹菜,各有可解释的意头,葱蒜代表“聪聪明明”“精打细算”,生菜谐音“生财”,红萝卜代表“红红火火”,芹菜寓意“勤勤力力”。

放眼望去,花市上以红黄二色系居多:红色代表兴隆,黄色代表金钱。无论是花名还是颜色,都与祈福求利的意头相关。买花也不仅是出于美学上的考量,更多是图个“发”的意头,“花开富贵”。

“对广府人来说,所有美好的生活都是可以指望的。”刘广宇对南方周末记者解释,“鲜花是很美丽,但是他们对鲜花没有一点虚妄的情感投射,每一束花都是他们对未来很实在的憧憬:追求财富。”

在拍摄完有关自贡灯会的纪录片《传灯》后,刘广宇发现,全国的都市里,作为一个大型项目在春节展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