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里的时节|红地珐琅彩花蝶纹碗

文物里的时节|红地珐琅彩花蝶纹碗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立春时节,阳气渐盛,草木复苏,奏响大地苏醒的序曲,世间即将满是繁花和活力。这件清康熙款红地珐琅彩花蝶纹碗,同样沾满春的气息,花草繁茂、蝶儿飞舞,色彩绚丽,斑斓夺目。此文物乃宫廷珍品,康熙年间,工匠大胆创新,融合西洋画珐琅技术和中国传统瓷器工艺,创造出珐琅彩瓷,为宫廷御用器,传世品极少,故而珍贵无比。

红地珐琅彩花蝶纹碗

年代:清康熙(1662—1722年)

尺寸:高5.6厘米、口径10.6厘米、底径4.6厘米

红地珐琅彩花蝶纹碗共一对。敞口、弧形深腹,圈足。外壁珊瑚红作地,绘珐琅彩折枝花草、蝴蝶纹样,施红、蓝、绿、紫、黄彩等。

碗内及圈足内施白釉。器底署青花楷书“康熙御制”四字双行款,外围青花方框。此碗胎质细腻坚硬,胎体厚薄均匀,制作精湛,色彩缤纷艳丽、画工精细,线条流畅。

珐琅彩瓷是清宫廷御用器,创烧于康熙晚期,早期使用的是进口西洋珐琅彩料,绘画也模仿铜胎画珐琅的风格。其制作工艺是先在景德镇烧成精细的白瓷,送入宫中,再由宫廷画师彩绘后,入窑烘烧而成。

此类珐琅彩瓷专作宫廷玩赏、宗教、祭祀使用,制作极为考究,烧造数量有限,传世品极少,且多为小件器物,故弥足珍贵。

南方周末  

“学习强国”广东学习平台

广东省博物馆 联合出品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