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文学要说那些哲学说不清楚的事 | N-TALK文学之夜
编者按:
责任编辑:林子人 刘悠翔
2025年1月17日,刘震云在N-TALK文学之夜现场谈“文学与回忆”。南方周末资料图
文学与生活的关系,就是用“回忆”作为一个酵母,把文学发酵出来。任何一本文学书都是回忆,因为它在被写出来的时候,哪怕说的是未来,也是回忆给积累起来的。
另外生活与人的关系也是经常回忆,关键是你回忆的是什么,你回忆的是自己对的地方,还是不对的地方?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他每天都在回忆,都要考虑这一天过得怎么样,但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回忆的不是对的地方,而是不对的地方。孔子特别赞赏学生颜回,他问子贡,说我这些七十二贤、三千弟子里面,你觉得谁最聪明、谁最好?他说颜回:第一,颜回这个人的看法从来是与众不同的,他的生活观就是不一样的——一簞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大家都觉得这个生活是个特别贫陋的生活,没法过,但“回也不改其乐”。第二,颜回这个人闻一知十,你跟他说一件事,他马上能知道十件事。孔子说,颜回确实比我还聪明,我顶多能闻一知三。
最宝贵的是第三点,颜回“不贰过”,他不会重复犯错误,但99%的人经常是在同一个坑里跌倒的。那为什么他能够不在同一个坑里跌倒?因为他对这个坑、对缺陷有自己仔细的、理性的、哲学的、科学的思考,所以这就是生活与文学的关系。
还有作者与文学的关系、个体与文学的关系,以及作者跟自己作品之间的关系,我觉得都值得思量。也有朋友见我时经常会客气一下,说你《一地鸡毛》写得不错呀,《温故一九四二》写得不错呀,《一句顶一万句》写得不错呀。刚刚主持人还说到《我不是潘金莲》和《一日三秋》。错还是不错呢?这也是一个需要仔细思量的问题。当时肯定你觉得不错,但作为作者在回忆自己的作品,确实三省吾身之后,你会发现都没有写好,因为当时你没有那个能力,你的缺陷有时并不是自己能够意识到的。
有时别人指出你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吴依兰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