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乡是文艺创作者认识世界的指南针|圆桌对话
随着人的移动越来越方便,有了火车、轮船,可以漂洋过海,我们才有了故乡或原乡的概念。只有你离开了,才能获得故乡或原乡。
责任编辑:李慕琰
四位来自文学与电影领域的重量级嘉宾,共同探讨了“原创的原乡在哪里——地域、文学和电影”这一主题。
在2024南方周末文化原创榜(湾区)年度盛典的圆桌对谈中,四位来自文学与电影领域的重量级嘉宾——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彦,作家刘震云,演员、导演、作家陈冲,以及导演贾樟柯,共同探讨了“原创的原乡在哪里——地域、文学和电影”这一主题。
原乡,既是创作者精神的起点,也是作品滋养的沃土。在交流中,陈彦分享了自己从商洛到西安再到北京的经历,阐释了原乡如何成为作家笔下世界的构建基石;刘震云以延津为例,探讨了如何通过原乡的具体性折射普世的人性和社会问题;陈冲以她的新书《猫鱼》为切入点,表达了对记忆中失落故土的深情追索;贾樟柯则将原乡视为认识世界的指南针,延续到对现代社会情感与人际关系的审视。
四位嘉宾还聚焦当代城市化背景下原乡的新内涵,探讨了城市记忆能否成为原乡,以及在城乡变迁中文学和电影的责任。他们的思考揭示了原乡如何超越地理与文化边界,以其具体性打动人心,以其普适性连接世界。
我怕一回去,我的原乡就没有了
林子人:各位老师心中的原乡是什么,它与你的创作有着怎样的关联?关于原乡的书写通常要落实到具体的地点、情境和社会文化背景之中,但优秀的写作者一定不会希望他们笔下的故事只在一个地方成立,而是能够尽可能地触动更大范围的受众。你在写作中是如何把握和平衡原乡的具体性与故事的普遍性的?
陈彦:每一个作家都有自己的原乡,原乡首先和他(她)的祖籍、籍贯、生活的时间长度有关。我的老家在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我在这里生活了二十多年,然后又在西安生活了几十年,再到北京。商洛和西安都是我的原乡。
原乡也是作家不断在笔下构建出来的。比如震云老师通过小说反映出来的延津已远不是他生活中所处的那个延津,而是更加丰富的、向世界敞开了的延津。对于艺术家来说,原乡记忆非常重要,你要不断去回望、研究、整合。
你要努力去想原乡的故事、原乡的人物、你对原乡的思考和这个世界是什么关系。如果不能接通原乡和世界,其实你就作茧自缚了。我多年前看了贾樟柯老师的《小武》,至今都记得这些人骑着自行车,即小人物的那种生存状态。他接通了人类的一些生存状态的记忆,那这个原乡就是扩大了的原乡。
原乡还是与自然的接通。我读《白鲸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星歌
189****2891
原乡是记忆深处最美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