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晚睡的我,渐渐被睡眠评分“绑架”
我像以前在学生时期为了考试获得一个好看的分数而不断学习那样,开始在网络上关注睡眠知识,学习各种助眠好技巧。
责任编辑:温翠玲
最近,我买了一块智能手表。起初购买的出发点,是想要监测运动时的心率,从而更好地减脂健身。但就像为了提升学习生产力而买的平板最常用作看视频、水墨屏的Kindle用来盖泡面最顺手,和很多其他电子产品逃不开的命运一样,手表戴在了手上,我的运动次数却越来越少了。
不过,我发现了它另外一个好用的功能——睡眠监测。
只要睡觉的时候戴着手表,无需刻意设置,紧贴在手腕皮肤上的手表传感器就能自主判断出我什么时候入睡和醒来,它甚至还能分辨出我深睡了多久、浅睡了多久,在睡眠过程中又醒来了多少次,并且在每次睡完一觉后,它都会对我这次的睡眠状况给出分析和改善建议。
我从一开始觉得体验非常新奇,到渐渐对这种睡眠监测产生了“依赖”。睡觉和吃饭一样,是每天都必须要做的事,对于身体精力的恢复必不可少。但自从工作之后,我的睡眠一直处于一种不太健康的状态,好像无论睡多久,都总是觉得疲惫。有了手表之后,我就热衷于每天一醒来去看看自己昨晚睡了多少分,试图从手表的监测中找到影响我睡眠质量的原因是什么。
使用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我的深睡时间很少能够达到2小时以上,深睡的连续性也仅仅在参考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