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平 | 第二代中英翻译薛树辉、薛瑶光

薛瑶光是广州本地人,冒籍福建,不知如何“驱逐回籍”。被革职后,薛瑶光赴港经商,1889年宣告破产。

责任编辑:刘小磊

辜鸿铭与前香港探长王昆士。

辜鸿铭与前香港探长王昆士。

林则徐的翻译梁进德可算第一代中英翻译。容闳、唐廷枢、伍廷芳英语极精湛,不算职业翻译。第二代职业翻译,以曾恒忠较为知名,薛树辉、薛瑶光兄弟也属于出色之列。

已故香港史研究者施其乐(Carl T. Smith,1918-2008)对早期中英翻译人员有过系统研究。鸦片战争前,清廷禁止国人学外语,十三行通事只掌握简单的“广州番话”(Pidgin English),没有受过正规的英语教育,不算合格翻译。真正的第一代中英翻译,可以林则徐的翻译梁进德为代表。梁进德,广东高明人,第一个华人传教士梁发之子,自幼跟传教士裨治文等学习英语,鸦片战争后曾为富商潘仕成工作,1848年随裨治文到上海从事《圣经》中译,1860年协助筹建潮州新关(汕头海关),1862年去世。曾恒忠(Tsang Lai-sun),又名曾兰生,原籍潮州,出生于新加坡,1842年被长老会送到美国上学,1866年充船政学堂教习,1871年任留美幼童预备班英文教习,次年率幼童赴美,1874年回国后任李鸿章翻译,直到1895年去世。施其乐初步积累了薛树辉、薛瑶光的资料,笔者以之为基础,补充史料,敷衍成文,借此对施氏表示敬意。

薛树辉(薛明谷)

薛树辉(1844—民初),号明谷,英文名Sit Ming Cook,广东番禺人,从常用住址判断,应为今海珠区人。同治九年(1870),美国驻厦门领事馆白副领事知会福州将军等:“现署中国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


189****6266
回复

189****6266

02-07

薛姓在广东挺多的,才知道祖上还有这两位名人。

宁静致远
回复

宁静致远

01-26

清末会说英语的中国人太少了,主要原因是清政府禁止百姓出国,百姓对外面的世界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