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全球,卖全球:“水晶之都”东海县里的乾坤与危机
“因为没光,它埋在地下就像牛眼睛一样,乌黑发亮。”
“东海常年有数千人在海外收购矿石”,血脉亲情是生意的根基。
跨境直播最疯狂时,只要有初中文凭,拿个计算器,会说“this和dollar”,就能当主播。
互联网正在打破集散地域,东海也有了危机感。
发自:江苏东海
责任编辑:冯叶
每逢农历四、九,淘晶广场都会举行“水晶大集”。南方周末记者施璇/图
“Hi, sweetie. Welcome!(美女,欢迎!)”
2025年1月8日上午10点,地处江苏省连云港市西部的东海县淘晶广场人声鼎沸,不时传来中英混杂的招呼声。“水晶大集”是当地延续数十年的传统,每逢农历四、九便会举行。
各色水晶珠串、吊坠、球柱、雕刻件和原石铺陈在白布包裹的简易台面上,或脚边的塑料筐内。摊主们则全副武装,戴着帽子、围巾和手套,蜷缩在摊位后的小凳上,奋力抵抗低至零度的气温。
摊位间,有推车不断穿梭,出售梨汤和小吃。广场旁边的双向车道临时变成了停车场,仅容一辆车勉强通过。
淘晶广场只是东海水晶城的一部分,水晶城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设有3个交易场馆,七千余家水晶商户入驻。以水晶城为核心,辐射周边数公里,形成了加工、仓储物流、电商直播等完整的水晶产业链。
东海县正是全球最大的水晶集散交易中心,201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水晶之都”称号。2024年下半年以来,明星直播间刮起了一股水晶“旋风”,进一步推动该县2024年水晶产业交易额超过400亿元,同时也燃起人们对于东海的好奇。
一个苏北县城是如何将水晶卖往全球的?
始于自由贸易
几乎每个东海人,都能随口说出东海水晶的辉煌历史:中国地质博物馆门口重达3.5吨的镇馆之宝“水晶王”于1958年出自东海。
这些过往都记录在东海县政府编写的《中国东海水晶志》中,其还显示,东海水晶资源得天独厚,蕴藏量达30万吨,开采量曾占全国一半以上。东海水晶以无色透明晶体为主,二氧化硅含量高达99.99%,质量位居全国第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水晶被列为稀少特种非金属矿产品,由国家统购统销。东海水晶以政府、企业、生产队集体开采为主,但民间开采一直未被禁绝。当地人经常能在农田或荒地挖出水晶。
1988年,12岁的陈旭辉便在自家田里挖出一块水晶,由此开启了与水晶的不解之缘。如今陈旭辉是东海恒达珠宝有限公司董事长、东海水晶雕刻非遗传承人。
陈旭辉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挖水晶时洞口直径通常在2.5米左右,确保两个人能施展身手,下挖时会先遇到火石(一种常见的硅质岩石),水晶沉积在更下方。大概下凿1.5米至2米后,用两股叉随机戳碰,运气好时便会初步探到水晶边界。“好的水晶不沾泥巴”。
“因为没光,它埋在地下就像牛眼睛一样,乌黑发亮。”当年意识到自己挖出了水晶,陈旭辉立刻大喊起来,父亲急忙呵斥他不要出声。一方面,民间挖矿仍非公开进行。另一方面,见者有份,挖到水晶的人家要请所有目击者吃喜面。
那块水晶重达20斤8两。次年,陈旭辉家就盖了4间瓦房。挖水晶需要绝对的运气,他在乡镇水晶眼镜厂工作的父亲,一辈子都没能挖出更好的水晶。
实际上,东海拥有水晶的地方更为贫瘠。这是因为水晶聚集的东海南部是丘陵地带,因缺水而无法种植水稻,只有地瓜、玉米等旱作物。而陈旭辉住在东海北部的亲戚,就可以种植水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星歌
小小杨不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