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文化原创榜·年度关注丨从文学想象到文化现场

当人们不再满足于通过作品的滤镜,去寻访过去的、远方的世界,而希望身临其境,文旅便开始发出回声。

“于是大家都去买同样的书,看同样的电影,挤去同样的餐厅,按照同样的路线去旅行,导致生活高度同质化。我们的生活只剩下打卡,消费一次无数人消费过的爆款。”

责任编辑:李慕琰

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齐巴尔镇吉林新村是热播剧《我的阿勒泰》中小卖部的取景地,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前来旅行留念。(视觉中国 图)

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齐巴尔镇吉林新村是热播剧《我的阿勒泰》的取景地之一,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前来旅行留念。(视觉中国 图)

“文旅”成为一个热词,并非始于2024年。地方文旅部门的策划、打造与竞争,社交媒体上的众口铄金、趋之若鹜或褒贬攻防,视觉时代无孔不入的拍摄、打卡、分享的景观化,国潮热背景下古城、古建、博物馆、汉服的风靡,都为“文旅”一词在近年来的高频出现提供了注脚。

但2024年却是观察“文旅”的一个合适时机。经由文学、影视、游戏的发酵,话题之作的取景地打破了次元壁,进入行程表。“文旅”所蕴含的“文化”叠加“旅游”的色彩,表现得淋漓尽致。“过去就像一个异国”,大部分文艺作品,都在重现或想象某段过去,当人们不再满足于通过作品的滤镜,去寻访过去的、远方的世界,而希望身临其境,文旅便开始发出回声。

这种回声的发生机制是,从书本、屏幕到现场,每个人都可以既进入作品所创造的平行时空,又穿行于与之相关的、具有陌异感的现实世界,每个人都是这虚拟现实的无边游戏的一个参与者。这“游戏”可能始于文本,如《西游记》、金宇澄的小说《繁花》、李娟的散文集《我的阿勒泰》,然后演变为更视觉化的电影、剧集或3A游戏。经过社交媒体和流量的缝合,现实中的取景地本身,也早已被数据化、虚拟化。

虚构与现场,构成一种形与影的关系。虚构借助现场的物质现实的拼图来构筑梦境,现场则经由观众的体验、参与,扩展虚构的魅力的光晕。

这或许正是一个由IP所创造的元宇宙的雏形,元宇宙的概念已暂告冷寂,如果它真的有可能实现,或许并不是要取消现实,而是令现实成为信息流的某种延伸物和附属品。当我们在为数字时代的便捷欢呼之时,现实却可能在倒错的逻辑下,成为虚拟世界的投影,正如所有城市和景区都在争夺名为“网红”的头衔。

Take me to Shanghai

2024年伊始,知名电影导演王家卫拍摄的剧集《繁花》热播。上海黄河路成为新晋的网红街区。一款“打卡沪上繁花”酒店专题页,包含和平饭店英国繁花套房预售套餐,两天一晚的售价高达16888元。“宝总”的穿搭和剧中出现的“船王炒饭”被追捧,排骨年糕成为外卖平台顶流。

据同程旅行数据,2023年12月27日至2024年1月5日,和平饭店旅游搜索热度环比上涨415%,剧中出现的其他酒店搜索热度也有不同程度上涨,如上海国际饭店上涨61%,上海花园饭店上涨55%。另据携程网数据,预订2024年1月1日至1月15日前往上海旅行的人群,主力为80后、90后、00后,占比分别为30%、31%、20%,而这恰好也是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主力用户。

王家卫用他高饱和度的摄影和抒情影调,创造了一个未必再现历史真实,却高度浪漫化、传奇化的1990年代上海。作为最富国际声誉和个人风格的华语导演之一,王家卫不同于侯孝贤、杨德昌、许鞍华、贾樟柯等人追求写实性,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4)


嘿呀
回复

嘿呀

01-21

说白了,冠以网红二字就很难走的长久。赚完一波流量后如何转型是许多文旅局需要思考的问题。而作为游览者,旅游是欣赏多元,感受不同,走马观花历来都是被驳斥的。除却来自电视剧的滤镜,回归小说文字的朴实描写,总有一处风景让你灵魂共振,所见所思镌刻脑海,不同文化便信手拈来。

朝彻
回复

朝彻

01-21

从书本、屏幕到现场,是一种媒介的延伸么?

鹈鹕灌顶
回复

鹈鹕灌顶

01-20

同样的路线去旅行,导致生活高度同质化。

189****2891
回复

189****2891

01-20

这是好的现象,深入其境,触摸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