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拼”耗材集采,外企底气何在?

外资企业要么不参与集采,一旦参与,势必要以低价中标,拿下市场。“虽然高值耗材也叫集采,但是特点与国谈(国家医保药品谈判)相似,药品集采是存量竞争,耗材集采和国谈是增量竞争。”

用进口耗材还是用国产耗材,这一问题常常摆在医生和患者面前。不同品牌的产品主要差异在于“精细程度”。国产支架的劣势在于缺少长期使用数据,临床积累不足,尤其产品的售后和随访“流于形式”。

“从国家层面来说,已经留了很长的时间让(国内)企业发展,在竞争当中不可能永远去保护你,必须要去面对所有事情。”

发自:天津

责任编辑:曹海东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现有2780万人。其中适合人工耳蜗的患者总数量约740万人,现仅有约5万人植入了人工耳蜗。视觉中国|图

外周血管支架集采18家企业中选,9家为外资企业;人工耳蜗集采5家企业中选,3家为外资企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全部四个组别(包含1个人工耳蜗组别和3个外周血管支架组别)均由头部外资企业以第一名中选——价格最低。

这一幕发生在2024年12月下旬的第五批国家组织高值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以下简称集采)之中。与一周前被称为“史上最卷”的十批药品集采不同,本次高值耗材(人工耳蜗类和外周血管支架)集采甚至是“两个世界”——“哀嚎”少了,气氛融洽,结束后甚至有企业代表一起合影。

“企业中选率达到96%、产品中选率超过90%,大家的报价也比较理性,没有出现极端低价。很大一个特点是,人工耳蜗的最低价产生在用量最大的产品,药品集采中原研药都放弃了,但是这次耗材集采的最低价全都产生在进口产品中。”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价格招采室主任蒋昌松说。

国家医保局表示,人工耳蜗中选结果预计2025年3月3日全国爱耳日前后落地;外周血管介入类耗材因其型号多、长短及粗细各类组合多、备货周期长,拟于2025年5月落地实施中选结果。

与药品集采中外资企业弃标的情况不同,此次集采外资企业积极降价,药品与高值耗材,为何“冰火两重天”?

这么低的报价怎么向董事会解释?

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本次人工耳蜗类耗材集采共有5家企业中选,包括奥地利美迪乐医疗、美国领先仿生、澳大利亚科利耳等外资企业,以及上海力声特、浙江诺尔康等内资企业。

在人工耳蜗组别中,奥地利美笛乐给出了植入体(支持3.0T核磁)31666元,言语处理器15000元,一共46666元。在过去,单套人工耳蜗的均价在20万元左右。

此次高值耗材集采有两次报价机会,南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3)


sky
回复

sky

01-20

蛮好的,公平竞争

山水
回复

山水

01-20

加强自主研发

HHS
回复

HHS

01-19

存量市场下,保证产品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和病患认知中的存在感,这些目标的优先级远远高于片面追求盈利最大化

186****7310
回复

186****7310

01-19

关于药品集采和耗材集采:之前药品集采卷出低价,因为我国是仿制药大国,等国外药品专利一过,马上拿仿制药过审,价格也是不断突破大家的认知,这也引发一些忧虑,当然药效好不好大家心里都有数,所以制造商目光要放长远,希望仿制药只是开始,未来持续研发改进,不仅做到价格美丽,效果也要显著。而这次耗材集采,不少国外公司中标,侧面反映了耗材考验真技术,不是国内的一点劳动力成本、供应链优势能拉的回来的,国外厂商调研看到了国内大市场的需求,以期利用规模效益来实现薄利多销,而且他们也有一些主动的意味,想去充分利用好专利保护期,实现效益最大化,毕竟专利期一过,跟下凡了没区别,仿制也合法,这里并不是对仿制有意见,它确实让低收入家庭吃得起用得起,不过我认为目前仿制市场中泥沙俱下,如果金玉其外,那既伤害老百姓的健康、财产安全,也伤害了老百姓们朴素的感情,对公信力也有所影响。

shaoxiyu
回复

shaoxiyu

01-19

这个有意思

136****6328
回复

136****6328

01-19

随着制造业整体实力的提升,类似100亿的市场也会逐步由外资带领下,我们的同类企业也会继续发展壮大的。不要过于在意和悲观。

反脆弱19
回复

反脆弱19

01-19

外资企业要么不参与集采,一旦参与,势必要以低价中标,拿下市场。“虽然高值耗材也叫集采,但是特点与国谈(国家医保药品谈判)相似,药品集采是存量竞争,耗材集采和国谈是增量竞争。”

期待美好😊
回复

期待美好😊

01-19

国产实力不断提升

www我问问
回复

www我问问

01-19

外企底气

朝彻
回复

朝彻

01-19

国产品牌未来的出路一定是在全球化格局下与国外企业进行全面竞争。

139****6263
回复

139****6263

01-19

与药品集采中外资企业弃标的情况不同,此次集采外资企业积极降价,药品与高值耗材,为何“冰火两重天”?因为药品集采是存量竞争,耗材集采和国谈是增量竞争。对药品集采数据进行的分析发现,外资企业要么不参与集采,如果参与则常以低价中标,拿下市场。

小小杨不小了
回复

小小杨不小了

01-19

👌

998
回复

998

01-19

理性看待“国产替代”很重要❗️最终还是市场说了算才能长久发展。